降稅+調稅,進口貨會“便宜”?
- 發佈時間:2015-05-26 11:33:26 來源:南寧晚報 責任編輯:王斌
財政部25日發佈通知,自6月1日起,我國將降低部分服裝、鞋靴、護膚品、紙尿褲等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稅率,平均降幅超過50%。
在中國境外消費步入萬億元的背景下,國務院近期還將陸續推出所有旨在滿足消費升級的改革舉措。從試點降低進口關稅到完善大眾消費品消費稅,再到增設進境免稅店,這些舉措究竟能讓老百姓不出國門買到哪些便宜“貨”?
降稅+調稅,百姓消費將受益多多
在本次調整中,西裝、毛皮服裝等的進口關稅將由14%—23%降低到7%—10%,短統靴、運動鞋等的進口關稅由22%—24%降低到12%,紙尿褲的進口關稅由7.5%降低到2%,護膚品的進口關稅由5%降低到2%。
加上此前幾年為促進消費和改善民生已經實施低關稅的産品,我國已經降低了服裝、鞋靴、護膚品、嬰兒食品和用品、廚房炊具、食具、眼鏡片等多類日用消費品的進口關稅。
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關稅總水準不斷下降,2012年和2013年,我國還分別兩次大幅下降關稅,涉及品目包括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護膚品、心臟起搏器等。
事實上,不僅是降關稅,根據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的決定,還將結合稅制改革,完善服飾、化粧品等大眾消費品的消費稅政策,統籌調整徵稅範圍、稅率和徵收環節。
相比降關稅,調整消費稅對國內消費的影響其實更大。以進口化粧品為例,其關稅稅率為10%,而消費稅稅率卻達到30%,再加上17%的增值稅,三者相加高達57%,這在國際上屬於中上水準。一些專家認為,對於部分普通消費品,消費稅稅率甚至可以降到零。
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稅務教研組組長汪蔚青説,消費稅的徵收對像是在不斷變化的,像化粧品中的護膚品,原來被認為是奢侈消費,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護膚品已成了普通市民、特別是中産階級的必需品,屬於平民消費。適時調整護膚品的消費稅,非常必要。
設進境免稅店,區域中心城市或嘗鮮
在降稅+調稅之外,我國還將增設和恢復口岸進境免稅店,合理擴大免稅品種,增加一定數量的免稅購物額。
近年來,免稅購物受到很多國內旅客的歡迎。以海南離島免稅購物為例,2011年剛開始實施時,由於免稅品種不夠豐富、熱銷商品限量偏緊等因素,限制了旅客購物需求的充分釋放。2012年、2015年,該政策先後兩次調整,目前消費額度已從5000元提高到8000元、産品種類增至38種,熱銷商品單次購買件數也已放寬。根據海關統計,截至今年4月,三亞、海口兩地免稅店的銷售金額達到134.74億元人民幣。
除海南外,大型城市的國際機場免稅店也是購買免稅商品的好去處。只不過,多數口岸免稅店都集中在出境環節,進境的免稅店很少,主要分佈在北京、上海等地,而且品種較少。
實際上,因為出境時買免稅商品攜帶麻煩,一些免稅店提供出境時預定、進境時提貨的服務,這從側面説明進境免稅店是有市場需求的。專家指出,國內一些區域中心城市的國際機場,如成都雙流機場,重慶江北機場和武漢天河機場等,出入境人群是完全可以支撐進境免稅店經營的。
“對中國近段時間擴大免稅購物的政策走向,歐萊雅非常歡迎,我們期待政策的進一步明朗和細化。”歐萊雅集團中國區CEO貝翰青説,旅遊零售已成為歐萊雅集團甚至整個化粧品行業的重要渠道。
不過,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指出,隨著進口關稅的不斷降低,免稅店的價格優勢不再明顯。未來免稅店行業將加快轉型,在便利性和服務方面為顧客提供更好購物體驗。
進口商品降價,百姓能買到更多便宜“貨”
長期以來,部分商品國內外差價較大,被認為是消費外流的主要原因。商務部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出境人數超1億人次,境外消費超1萬億元人民幣。小到馬桶蓋、奶粉,大到遊艇、房産,中國人在海外吃穿用住皆有大量消費。
那麼,政府降關稅又調整消費稅,會帶來進口消費品價格的下降嗎?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説,國內商品和國外商品存在價格差,稅的確是一個重要原因,但並不主要是關稅,主要原因是稅制結構的差異性。
胡怡建舉例,同樣的商品在美國和國內銷售,美國按銷售價格約5%到7%徵收銷售稅,國內按銷售價格17%徵收增值稅。這是因為,美國主體稅種是個稅,而國內是增值稅等流轉稅,流通中的商品價格含稅更多。
除此之外,進口商品價格高主要還由商家定價策略決定。由於需求強勁,很多國際品牌在中國的定價明顯高於歐洲、日本等國家。以香奈兒為例,近兩年由於銷量持續下降,去年底開始下調在中國定價,基本與歐洲持平,相當於在原價基礎上打了7折。
從事進口品牌代理的張女士表示,近年來國內中高端消費品的銷售確實不太景氣,部分品牌的銷量出現了兩位數的下降。“原來很多人買中高端品牌是要送禮,現在是自己消費,順應這種趨勢,進口商品只有降價才能保住市場份額。政府的降稅是借勢發力,能推動降價潮的延續,縮小進口商品國內外的價差。”
專家指出,我國居民每年在境外消費逾1萬億元,若有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回流,就會拉動社會消費增長1到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