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成購房接盤俠 房價還有十年安全期?
- 發佈時間:2015-05-25 08:53:02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王斌
“土地紅利”與“人口紅利”向來密不可分。
過去30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正是建立在土地資本化、人口快速增長並城市化的基礎上。然而,觀察30年來的新增人口曲線,會發現1990年後出生的人口急劇減少。而90後,正是當前房地産市場的購房主力之一。
多數研究者都把深圳、廈門近兩年房價快速上漲的原因歸結為人口凈流入的增加,其中尤其是年輕人口的增加;相反那些市場增長乏力的城市,人口基本上是凈流出的。
從第六次人口普查和2000年以來的新增人口數目來看,人口凈流出的城市遠遠大於人口凈流入的城市,支撐房地産的“剛需”在持續萎縮。
90後購房人口基數銳減
目前的房地産市場,投資需求已經逐漸減弱,自住需求成為支撐樓市的主要動力。而自住需求與人們的年齡段有密切的相關性。
中原地産集團實際成交數據顯示,當前樓市中,購房者主要集中在25-35歲之間,他們佔所有購房者的50%以上。從所購房屋的面積和價格段看,也以剛需類産品為主,符合當前市場需求的主流。
“這個年齡段的人口越多,市場的潛在需求就越紮實。而隨著購房者年齡的增長,其所購房價也隨之同步上升,戶型面積也逐漸增大。35歲以後則以改善型購房為主。”中原地産研究總監劉淵説,總體來看,40歲以上年齡段購房佔比大大低於35歲以下年齡段。
中原地産因此得出這樣的結論:人口增長越快,購房需求越穩定;而在人口增速接近的情況下,年輕人比重越高,則購房需求越穩定,而且更具可持續性。
以去年全國房價漲幅第一的廈門為例,其人口年齡結構與深圳非常接近,同樣是年輕人佔比高而中老年佔比低,其年輕化程度明顯優於其他城市。
另一個例子是深圳。在花樣年總裁潘軍眼裏,深圳作為一個産業升級較為成功的城市,已經變為全國最吸引人口流入的地方;其常住人口中,年輕人佔也比較高。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深圳20-24歲年齡段的年輕人佔比極高,而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佔比則很低。
但以上城市只是少數,從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出現了20歲以下年輕人佔比急劇減少的現象。
新出生人口數據也能佐證這一點。wind數據顯示,中國在1985到1990年年均出生人口2300萬人左右。但1990年之後,每年出生人口開始大幅下降,每年新生兒以大約每年100萬人的速度遞減,直到2000年左右才止住下跌趨勢,穩定在每年新增1600萬人左右的水準上;而2000年以後出生的人群,總量上相比1990年代大幅銳減。
劉淵指出,這意味著5-10年後(其實就是目前和未來5年,因為六普是2010年的數據),購房主力年齡段,即25-35歲年齡段人口將會大幅減少,這勢必將影響購房需求。
一線大城市因為有外來人口的流入,這個問題並不那麼嚴重,但很多人口增長緩慢的城市將會面臨需求不足的困境。例如,三四線城市中的瀘州、安慶、唐山、襄陽等地已經出現40歲以上中老年人佔比最高、年輕人口不足的現象。由於這些城市人口增速已經很低,未來樓市需求的減弱是不可避免的。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在“9·30”、“3·30”新政後,很多二、三、四線城市仍然未能回暖。劉淵認為,大多數二、三線城市過去幾年中發展過快,土地供應、新房建設與銷售量均大幅增長,使得它們的每人平均新房擁有面積已經超過一線城市的平均水準。換言之,很多二、三線城市在經濟發展、投資需求等均不如一線城市的情況下,卻賣出去比一線城市更多的房子。
但是,多數二、三線城市人口增長卻比一線城市低很多,甚至有些城市人口已接近零增長,缺乏持續穩定的新增居住需求。因此,在整體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即使有政策刺激,市場也不會輕易回升。
10年後需求或難以支撐房價
“容納我們生長的大地已滄海桑田,我們以往成功所依賴的天空也或已斗轉星移。確實是深思的時候了。”萬科2014年年報中這樣感嘆。
如果説土地紅利、人口紅利都遞減了,甚至消失了,那究竟怎麼判斷房價會不會大漲或者大跌?
萬科試圖攻克這個難題。2014年,萬科研究部門調查了過去40年、27個經濟體的房地産市場,統計一共出現61次房價大漲,之後有14次出現大跌,有47次沒有出現大跌或者下跌。
進一步地,萬科董秘譚華傑發現,傳統經常使用的房價收入比、租金收益率、按揭收益率這些指標都不是有效指標,也就是它們都不能通過過去40年曆史數據的驗證,都有大量的反例存在。
“我們最後找到三個重要指標,其中有兩個是內因的指標,就是根據經濟體自身情況決定房價上漲或者下跌。”譚華傑介紹,這兩個內因指標一個叫做居民部門利息保障倍數,用居民部門儲蓄/上一年利息支出。這個倍數有一個臨界值,1.5倍,1.5倍以上是安全的,越高越安全;第二個指標,新房名義市值對居民最大購買力佔用比例,80%是危險臨界點,60%是安全臨界點,越高越危險,越低越安全。
第三個因素,有一些經濟體並不是因為本身的原因導致的下跌,而是因為其他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家房價下跌而受到衝擊,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它的經常性賬戶順逆差。所有因外部衝擊導致房價泡沫破滅的經濟體,均處於逆差狀態。
結合這個指標看中國目前的情況,首先從居民部門利息保障倍數來看,中國現在處於絕對安全位置。臨界點是1.5倍,而中國目前實際是11倍,遠遠超過1.5倍安全邊際。未來十年即使這個指標往下走,要走到1.5倍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從這個指標基本可以判斷未來10年就是安全的;第二個指標,新房名義市值對居民最大購買力,這個指標沒有上一個指標那麼好,但是相對處於好的位置,在安全臨界點上,最近三年這個指標呈現向下趨勢。
從這兩個指標來看,萬科得出結論:住宅行業未來十年總體來看是安全的,基本不會發生房價斷崖式下跌、泡沫破滅;但10年後,需求將可能難以支撐房價。
十年。這個時間節點,與中原集團從人口結構角度出發的研究結果相似。10年後,00後會成為購房主力,但他們的數量還足以支撐那時的房價嗎?10年後,中國房地産市場的泡沫會破滅嗎?
無論如何,萬科等大型房企已在佈局應對。萬科的計劃是,十年後,住宅開發業務在集團中的營收比重將降至一半;萬達的計劃更為激進,從今年開始萬達就要全面退出住宅銷售市場,到2020年,萬達凈利潤的三分之二要來自租賃收入。張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