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民間投資為何看好中國基建

  • 發佈時間:2015-05-25 07:33: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王俊嶺  責任編輯:王斌

  近日,國務院正式發佈《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對充分激發社會資本活力,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加公共産品以及在改善民生中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這也是繼《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通過後,政府鼓勵民間資本投資的又一重要舉措。專家表示,近年來民間投資持續上升,特別是基建領域頻獲民資青睞,反映出我國投資結構與增長動力正在不斷優化。未來,隨著民資政策空間的進一步打開,中國經濟有望迎來更多亮點。

  渠道漸寬 投資日益活躍

  上週四,水利部在其網站上披露,有關部門已確定黑龍江奮鬥水庫、安徽江巷水庫、貴州馬嶺水利樞紐等12個項目作為國家層面聯繫的試點,啟動第一批社會資本參與重大水利工程建設運營試點工作,以推動完善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即PPP)機制相關政策。而這只是近年來民間投資逐步增多的縮影。

  中金公司的一項研究顯示,2012年時,我國民間基建投資佔總基建投資的比例為22%,2014年則上升至26%,預計今年加速勢頭將繼續保持,該數字將有望接近30%。

  國家統計局稍早前發佈的另一組數據也印證了民資活躍的事實。數據表明,1-4月份,我國民間固定資産投資7.8萬多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7%,民間固定資産投資佔全國固定資産投資的比重達65.3%。顯而易見,民間投資已成為全部投資的重要支柱。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民間投資日益活躍既源於其內在需求,也得益於政策扶持。“長期以來,我國民間資本缺乏足夠寬闊的多樣化投資渠道,很多閒置資金面臨投資難、保值難的困境,因此民間資本自身有著強烈的回報率追求。與此同時,近期的一系列政策正在為民間資本打開投資通道,以期將其導入實體經濟。”董登新分析。

  回報穩定 基建受青睞

  民間投資總體活躍,一個明顯的特徵是向基建領域傾斜。據測算,今年一季度,我國民間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速為32.8%,顯著高於22.8%的總基建投資增速和19.4%的公共部門投資增速。其中,交通、倉儲、水利、電力等領域成為民資關注的熱點。

  分析人士指出,基建投資具有正外部性、投資期限長的特點,因此,政府為民資參與基建投資進行必要的財政補貼是積極財政政策的一部分。在目前倡導的PPP模式下,社會資本承擔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基礎設施的大部分工作,並通過使用者付費和必要的政府補貼獲得投資回報,而政府則負責監管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價格和品質。這樣,不僅民資的回報有保障,政府的額外負擔也將降低。

  “一方面,民間資本較為重視的是投資的長期收益和回報的穩定性;另一方面,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關乎國計民生,其市場需求、投資收益都有較好保障。因此,相比目前市場風險較大、收益不確定性強的房地産業而言,上述基建領域更受民資青睞便不難理解了。”董登新説。

  專家普遍認為,在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民間投資挑起全社會投資的“大梁”,特別是民間基建投資的較快增長,對全國投資增長和穩定經濟增速的重要作用正在顯現,並成為時下中國經濟增長中的一大亮點。

  政策鼓勵 發展空間大

  展望未來,民間資本將迎來更為廣闊的施展空間。《意見》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能源、環境保護、農業、科技、保障性安居工程、醫療、養老、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同時,還從審批、用地、財稅、金融等4個方面明確了具體支援措施,以提高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與效率,保證社會資本和公眾共同受益。

  而此前國家發改委集中批復總額超過4500億元的基建項目,更是為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想像空間。民生證券認為,今年要實現GDP增長7%的目標,基建投資增速至少要達到25%,規模達到14萬億元,這意味著後三個季度的基建投資將較第一季度明顯回升。中信證券估計,僅2015年就將有1.6萬億元的潛在PPP融資需求。

  “目前,PPP模式成了政府使用杠桿原理撬動民間資本一個不錯的選項,這既穩定了投資,又提高了資本運營效率。”董登新判斷,民間投資不斷壯大,最終替換部分官方投資,並成為基礎設施投資的主體,將會是一個趨勢,中國的投資結構也將因此變得更加健康合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