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型城鎮化不能丟失鄉村傳統要把農村建得更像農村

  • 發佈時間:2015-03-13 04:29:5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古村落“建檔”

  古村落作為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遭遇著現實煩惱。“2000年全國有360萬個古村落,2010年是270萬個,十年就消失了90萬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呼籲,“加強文化遺産和古村落保護,留住人脈文脈。”

  2012年,在馮驥才的呼籲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聯合啟動了中國傳統村落的調查與認定工作。目前,已公佈三批傳統村落國家名錄,共2555個,但這與中國歷史文化的豐厚底蘊仍極不匹配。“只認定還遠遠不夠,當務之急是要趕緊為這些傳統村落建立‘檔案’,因為就在我們説話的此刻,很多村落可能正在無聲無息地消亡。”馮驥才説。目前,馮驥才及其團隊已經為100多個傳統村落建立了檔案。但是我國自然村有200多萬個,行政村有60萬左右,即便只為其中的一部分村落立檔,那也將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讓古村宜業宜居

  對於古村落的保護,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指出,古村落保護需要整體思路,綜合性的保護措施,讓古村落成為宜業宜居的家園。保護不是給古村落上把鎖,而是要讓它們活起來。作為文物部門不能單純考慮古建築保護,更重要的是考慮原住民的發展,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因地制宜,指導當地村落髮展有利於擴大就業,有利於增加收入的産業,比如種植業、養殖業和旅遊業相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推廣傳統手工藝品等。按照傳統村落的不同價值,考慮居民生活實際需要,文物部門相應提出、制定整體保護、局部、和外貌保護方案。通過古村落的保護讓居民生活有改善,讓原住民也能相應享受到現代生活的服務,將古村落成為宜業、適宜居的家園。

  農村要建得更像農村

  “在我國城鎮化進程中,‘重開發建設,輕文化傳承’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在一些新建、改建小區或村莊的空間形態方面尤為明顯。”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文聯副主席言恭達今年提交了《關於新型城鎮化應留住傳統文化根的建議》。

  言恭達認為,一個地方的傳統文化應是當地的“根”和“魂”,如果這個根在我們手中斷掉,我們的文化自信就失去了基礎。他建議在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要做到七個重視,即:重視規劃中的文化含量;重視對具體小區和建築設計在傳統文化方面的指導;重視地名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重視對宗祠的創新利用;重視傳統文化在生態系統的設計作用;重視對鄉村瀕危景觀的資訊化推進;重視園林景觀的營造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鎮蓉中村黨委書記李振生説,新農村建設要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鄉村就是鄉村,它是有別於城市的一種存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