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評論:日本人工資跑不過物價 內需難提振

  • 發佈時間:2015-03-19 11:00: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3月18日,一年一度的“春鬥”也就是日本勞資談判迎來主要企業的集中答覆日。汽車、消費電子等出口行業受經營業績改善推動,紛紛同意接受現行談判方式以來的最高工資漲幅。

  所謂“春鬥”,就是每年4月新財年到來之前,日本幾大行業工會與大企業談判,確定來年整個行業的基本工資和年終獎金調整幅度。

  受日元貶值推動,汽車、電機等出口行業主要企業2014財年實現了有史以來最高營業收入。加上日本銀行預計2015年度消費者物價指數在2.9%左右,工會方面提出今年加薪2%。經過談判,汽車業界“老大”豐田汽車同意每月上調基本工資4000日元(1美元約合108日元)。日産汽車同意上調每月基本工資5000日元,為製造業巨頭中最高漲幅。日立和松下等六大消費電子巨頭決定每月基本工資上調3000日元。這是日本主要企業連續第二年上調工資。此前,日本主要企業基本工資連續十幾年沒有增長。

  去年4月,日本消費稅率提高3個百分點之後,日本家庭實際購買力水準下降,導致個人消費低迷,一度向好的日本經濟復蘇勢頭也因此受挫。日本首相安倍頻頻發話向企業施壓,要求給員工漲工資,以促進國內消費。本是市場行為的勞資談判被揶揄為“官制春鬥”。

  從談判結果看,雖然工資漲幅創出新高,但最終加薪幅度離工會提出的要求尚有距離。比如,工會要求豐田每月基本工資上漲6000日元,最終加薪4000日元;電子企業聯合工會“電機聯合”要求加薪6000日元,最終加薪3000日元。不少企業擔心今後經營情況出現反覆,不願意過多增加固定支出,反映出企業對未來經濟形勢信心不足。

  薪資談判再次凸顯不同行業和企業之間的不平衡。“安倍經濟學”推出兩年多來,受益對象仍局限于出口型大企業。而面向內需的中小企業遭受日元貶值、進口原材料價格上漲之苦,經營情況堪憂,因此願意加薪的企業不足兩成。零售企業一方面苦於人手短缺,希望提薪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又因消費低迷、營業額下降無力加薪,陷入兩難境地。

  日本厚生勞動省調查顯示,受消費稅增稅和日元貶值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影響,日本實際工資指數至2014年12月已經連續18個月下降。2014年日本職工實際工資收入下降了2.5%,連續第三年下降。

  眼下,佔日本就業崗位七成的中小企業勞資談判還在進行之中,加薪幅度能否趕上物價漲幅成為焦點。《朝日新聞》分析認為,儘管今年“春鬥”基本工資漲幅創下新高,但仍趕不上物價漲幅。而企業在連續兩年加薪後能否消化這部分成本也令人擔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