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從“買馬桶蓋”看“中國製造”

  • 發佈時間:2015-02-15 17:29:36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財經作家吳曉波最近到日本開年會歸來,寫了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的文章,風靡網路。他提到中國的遊客會到日本去買電飯煲、吹風機、馬桶蓋、保溫杯、陶瓷菜刀等商品,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們更好用。在他看來,人們願意買這些日用品,表示“中國製造”提升的空間還是相當大的。儘管這些企業都屬於傳統産業,但可以借助技術和理念的創新變得有利可圖。

  一邊是希冀,一邊是現實。年關將近,一些製造業大省接連傳來了工廠倒閉的消息:諾基亞將關閉北京和東莞工廠,東莞和蘇州兩地數家萬人製造企業破産倒閉,溫州傳統製造業每天都有企業消亡……面對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以及企業的創新短板,“中國製造”似乎再次面對危機。要破解這樣的困局,解決之道還是“創新驅動”4個字。中國作為過去的製造大國,轉型升級成為製造強國已經刻不容緩。

  盤點近幾年中國富豪榜的前3名,人們會發現,他們不是地産商就是網際網路企業的領軍人物。而為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貢獻頗多的製造業,卻始終沒有人成為首富。

  其實,有關“中國製造”的危機,在10年前就已出現。2007年左右,中國製造的玩具被召回,引起了一系列關於“中國製造”的討論。人們注意到,就在那個時間節點上,一些跨國企業開始逐漸關閉設立在中國的工廠。

  2012年,阿迪達斯關閉了在蘇州的一家工廠,耐克也將産品製造的主力車間轉移出中國。《華夏時報》報道,2014年12月,知名手機零部件代工廠蘇州聯建科技宣佈倒閉。與此同時,位於蘇州胥口鎮的諾基亞手機零部件供應商閎暉科技也宣佈關門停産,並遣散了大部分員工。

  跨國企業將工廠轉移出中國,首先是因為中國勞動力已經不再“廉價”。據報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正成為外國製造商雲集地,因為他們更加低廉的人工成本已經體現出了比中國更大的優勢。除此之外,印度、墨西哥成為中國製造業競爭對手的可能性也很大。

  與此同時,目前在中國,已經出現勞動力供給不足的情況。《國際金融報》報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在2014年全年經濟增速創下24年來新低的同時,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也出現了連續第3年下降。人口紅利是支撐過去30多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力量,其消退是近年來的明顯趨勢。

  勞動力人口減少,就會影響勞動力供給;勞動力供給不足,用工成本就會增加。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今年電子産品代工廠商富士康透露,由於公司營收漲幅放緩,而內地工資又在提高,富士康將進行裁員。

  一些企業出現問題的原因則是跟不上科技的發展。比如閎暉科技,過去主要為諾基亞生産手機按鍵,但現在手機多不用按鍵了。聯建科技也曾是蘋果和小米公司的重要零部件供應商,但因其技術落後,良品率太低,成本太高,已被蘋果和小米剔除出供應商之列。聯建科技的母公司勝華科技公司根據蘋果手機銷量增長的前景,增加了其生産設施,但這些設備主要用於iPhone 4S以前的型號……

  這些現實提醒我們,雖然中國製造業發展了這麼多年,但大部分仍然停留在産業鏈的最底端,利潤微薄不説,産品技術還有跟不上市場發展的可能。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中國製造”過去一直靠成本優勢,長期推行“用市場換技術”的後發戰略問題已經開始顯現。

  那麼,該如何尋求突破?面對中國製造業多年的路徑依賴,如何破除“低端”的魔咒,在産業鏈和國際市場上趟出一條路子來?陷入困境的製造業者,首先必須開始技術上的銳意創新!《經濟日報》報道,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在新常態的經濟態勢下,創新才是經濟結構改革的動力。而《中國産經新聞》報道,中投顧問産業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表示,製造業企業應建立完善的産學研一體化的孵化基地,與科研院校、國際巨頭開展協商合作,努力向産業鏈上游和下游拓展,促進加工貿易升級轉型。要做一些轉型升級過程中要素稟賦的積累工作,比如人力資源,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品牌戰略專家李光鬥亦在網易財經發文指出,未來的“中國製造”,其內涵應更多體現品牌和創新,而不再只是簡單地模倣和山寨。

  顯然,在技術上不斷創新,真正掌握尖端技術和核心技術,由量的擴展到質的突圍,才能解決“中國製造”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希望今後赴日旅遊的國人,不再需要購買馬桶蓋這類商品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