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何去何從:産業升級待解三命題
- 發佈時間:2015-02-14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製造何去何從
“馬桶蓋經濟學”凸顯製造業升級待解命題
1月25日,財經作家吳曉波發佈一篇文章《去日本買只馬桶蓋》,兩日內微信中的日閱讀量就達到167.6萬。2月7日,中央電視臺在經濟頻道開始連續報道《中國遊客赴日本搶購馬桶蓋》的“盛況”,這種“穿越大半個亞洲去買一隻馬桶蓋”的現象立刻觸發輿論熱潮,有關中國製造業面臨何種形勢以及如何升級的憂思與討論連日來持續不衰。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爭鳴中涌現的諸多觀點不僅被業界視作呼喚中國製造抓緊産業升級的“馬桶蓋經濟學”,同時也提出了,如何進行市場培育、市場引導以及政府、政策應該怎樣恰當地推動與保護等問題。
風口浪尖上的“馬桶蓋”
在《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的文章中,吳曉波面對赴日出行的同行者們蜂擁購買日用品的勁頭髮出了職業性的思考,認為眼下籠罩在國內製造業頭頂的幾朵“陰雲”即:成本優勢喪失、渠道優勢瓦解和轉型恐懼。
2月9日,中國首屆行銷金鼎獎獲得者、國內智慧溫水便座行業資深企業家馬悅在西安公開發出《致吳曉波先生的一封信》,信中馬悅以一名在中國智慧馬桶蓋行業摸爬滾打20年的“行業老兵”自比,稱面對赴日買馬桶蓋的風潮,有必要讓外界了解一些關於中國智慧馬桶蓋真實資訊和現狀。
馬悅稱,“去日本搶購馬桶蓋”現象中的馬桶蓋並不是普通馬桶蓋,而是智慧溫水便座,中國也已經于2011年1月1日正式頒布《坐便潔身器》行業標準。
“中國製造業産業升級問題是一個市場規律,市場需要正確的引導,引導需要正確的資訊。我們已經飽嘗因為引導而走入消費者‘買賤’、銷售者‘販賤’、製造業‘造賤’形成中國製造名聲‘下賤’的市場怪圈。中國市場要呼喚做事‘講究’不‘將就’的正能量。”馬悅這樣表明自己的觀點。
品牌戰略專家、新浪財經專欄作家李光鬥也發文稱:“中國製造要想化解目前的危機,唯有提升全要素生産效率,未來的中國製造,其內涵應更多體現的將是品牌和創新,而不再只是簡單地模倣和山寨。全要素生産效率包含技術進步、資源配置、技術效率以及體制和管理創新等方面內容,要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既要注重量,還要注重質。提升全要素生産效率,也就是對製造業進行産業升級,讓製造業進行品牌化的過程。”
“當前對製造業來説,最大的重任是轉型升級,必須適應消費正不斷升級的這個需求,怎麼升呢?我覺得一個重要方向是把創意文化與工業製造結合起來,發展個性化、高端化、品牌化的技術和産品。” 西安市渭北工業區副主任金乾生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與這些觀點形成呼應的是,中國國家電網發出評論提道:“吳曉波的‘馬桶蓋’情懷無法拯救中國家電業的根本原因所在:‘有形的手’總在不需要的時候出現,卻在需要的時候不給力,甚至消失。”
産業升級待解三命題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處於輿論風口浪尖的聲音事實上代表了擺在國內製造業産業升級面前一直待解的幾個命題:1、市場的引導和培育;2、怎麼走品牌化道路;3、政府在産業升級過程中的角色功能。在持續至今的業界大討論中,各方資訊基本圍繞這幾個命題進行發酵,包括市場和政策的舉動亦與這些命題不離不棄。
從1月15日起,中國智慧馬桶蓋行業標準制定和示範單位、研發智慧馬桶蓋20年的“洗之朗”企業,在西安早已啟動“全民馬桶換蓋大行動”。
“智慧溫水便座,當它像熱水器一樣普及時,在中國市場每年的需求是3000萬台,300億的市場容量,現在每年也只有不到30萬台,所以説智慧馬桶蓋的未來市場提升空間極大。”作為“洗之朗”創始人的馬悅對《華夏時報》記者這樣表示,“但是,教育市場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尤其是你要做出精品還需要更多的研發費用投入。而這些投入都不是小數字,跟著日本學嗎?你會發現他們會把你帶到溝裏去,因為他們是在日本為日本衛生間而研發,根本不適合中國消費者使用,在這個行業,我們‘洗之朗’和日本企業競爭了20年,我們比日本人更懂中國市場上‘屁股’的需要。”馬悅坦言。
西安市渭北工業區副主任金乾生則認為,現在經濟的發展越來越要靠內需下的消費拉動,製造業其實是大有機會,“但製造業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體制靈活,技術、産品不斷升級,也需要産業配套同步和政策設計、政策推動,因此無論是對一個地區還是全國,製造業升級發展都需要企業、政府、社會協同推進。”金乾生表示。
2015年1月2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和建議。會議上,李克強直截了當地説:“我們政府要去做政府的事,我們老去給市場發號施令,老是帶企業去規劃,政府自己的事情都沒做。企業的經營應該自己去規劃,我們應該集中力量把政府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