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製造遭遇年關劫:企業接連倒閉寒流來襲

  • 發佈時間:2015-02-14 07:0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節前貨款及工資支付壓力大,節後多家企業難開工 “中國製造”年關劫

  過去十幾年間,中國製造以“Made In China”的標誌走到了世界的前沿,而這個冬天,卻是寒流不斷來襲。

  年關將近,本應喜慶迎接春節的時候,卻接連傳來製造業大省工廠倒閉的消息:諾基亞[微網志]將關閉北京和東莞工廠,東莞和蘇州兩地數家萬人製造企業破産倒閉,溫州的傳統製造業每天都有企業在消亡……

  這集中爆發的製造業倒閉潮,與春節前後正是企業支付供貨商貨款及員工工資的高峰期不無關係。然而不能否認的是,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中國製造”正在遭遇著空前的危機。

  企業接連倒閉

  “我們工廠有4條生産線,去年下半年開始便停了3條,只留了一條。”一位不願具名的溫州鞋企老闆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今年離春節還有一個月時,周圍的同行就已經陸續停工了。他預計,春節後會有很多企業不能開工,甚至倒閉。

  “大型企業倒閉牽連更廣,一家企業的倒閉牽動著上下游更多企業。”上述鞋企老闆表示,製造業已經迎來了真正的“寒冬”,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許有更多的中小企業將在寒冬中凋零湮滅。

  “春節前,正是企業支付供貨商貨款及員工工資的高峰期。”廣東順德一家電器企業老闆對本報記者表示,年前倒閉的企業數量可能會很多。人工成本上升過快是他們首要面臨的問題,春節後漲薪已經成為默認規定,如果企業盈利並不理想,將很難負擔。

  事實上,2014年下半年以來,沿海製造業大省就不斷傳來企業倒閉的消息。

  2月5日下午,知名鐘錶企業的在華生産基地——西鐵城精密(廣州)有限公司清算解散,並和全體員工解除勞動合同。此前,1月10日,有消息稱,微軟計劃春節前關停諾基亞東莞工廠,該工廠近期正加快速度將生産設備運往越南工廠。同時,位於北京的微軟諾基亞工廠也將同步關停。

  而在兩個月前,先是知名手機零部件代工廠蘇州聯建科技宣佈倒閉,隨後聯建的兄弟公司,位於東莞的萬事達公司和聯勝公司也相繼倒閉。

  繼聯建、萬事達、聯勝之後,手機零件製造商東莞市奧思睿德世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老闆欠債1.35億元跑路,400名員工失業。另外,還有東莞手機製造企業兆信通訊因資金鏈斷裂倒閉,1000多名員工失業,董事長高民自殺。

  以上關廠的企業規模都不小,例如聯建科技曾是蘋果手機螢幕供應商,輝煌時有員工2萬多人,至倒閉前還有3000多名員工;萬事達公司和聯勝公司兩家工廠倒閉時共擁有員工7000人。大型企業尚且如此,小型企業的生存更加艱難。在廣東和江浙一帶,小型製造企業關廠倒閉的情景更是每天都在上演。

  2015年1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49.8,比2014年12月下降0.3個百分點,時隔28個月再次跌破榮枯分界線,顯示製造業已進入衰退。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2.09萬億元,比2013年同期下降10.8%。其中,出口1.23萬億元,下降3.2%。

  抓住最後一公里

  近期中國製造業面臨著一輪又一輪的倒閉潮,這裡既有技術趕不上時代、前期投入過多,造成資金鏈斷裂的企業,也有無法忍受人力成本急劇上升,出現歇業關門的企業,更有試圖轉型升級,但是卻沒有成功的企業。

  這也許並不是壞事。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就用“無可奈何花落去”來形容加工貿易,他認為加工貿易的歷史任務已完成,現在已不合時宜,唯有由低端轉向中高端,延伸産業鏈以及附加值才能適應時代變化。

  “中國製造業以往的廉價成本優勢已經喪失。”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近日對記者表示,“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地産建設太多,需要大量勞動力,不但擠佔了製造業勞動力的市場,而且讓用工價格直接上升,資金和物流成本也隨之上揚,加之歐美經濟下滑減少了外需,又恰逢人民幣升值,一下子把實業擠扁了。”

  著名品牌戰略專家李光鬥近日表示,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中國製造”正在遭遇著空前的危機。中國正經歷製造産業空心化,鞋子、打火機等引以為傲的産業正在失去光環。需求要素再不改變,中國製造過不了幾年將會消失。未來的中國製造,其內涵應更多體現的是品牌和創新。

  在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看來,中國製造的問題在於大而不強。“我們的機床佔到世界的産量38%,但是我們高檔的數控機床基本得靠進口;我們鋼鐵産量世界第一,但是港口碼頭上高噸位起重機的鋼絲繩得進口;我們的鋁産量是世界第一,但是飛機上用的鋁我們得進口;我們給每人每年平均做3套半衣服,但是這麼多的出口服裝基本上都是貼牌。”

  姚景源舉例説,蘋果手機相當一部分是在中國生産,“而我們每生産一部蘋果手機,其中49%的利潤被美國拿走了。日本拿走了30%多,南韓還拿走了百分之十幾,剩下我們中國拿3.63%。”

  隨著一家又一家企業的倒閉,中國製造該何去何從?

  實際上,即使小到電飯煲、吹風機等物品,中國製造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財經作家吳曉波最近寫的文章《去日本買只馬桶蓋》引起熱議,他在文中提到中國的中産階層到日本去買電飯煲、吹風機、馬桶蓋、保溫杯、陶瓷菜刀等商品。而這些看起來很普通的商品,為什麼要遠渡重洋去日本購買?是因為日本的電飯煲能煮出粒粒晶瑩的米飯、吹風機能讓頭髮幹爽而柔滑,甚至馬桶蓋都能讓人如沐春風。

  在吳曉波看來,“中國製造”所推行的、用“市場換技術”的後發戰略已經失效了,只有力求技術上的創新,才能抓住中國製造的最後一公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