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布危機的“底”在哪
- 發佈時間:2014-12-31 02:30:46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王斌
盧布危機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某種程度上是去年在印度和印尼爆發的“雙I危機”的延續,其中折射著美元走強對新興經濟體的衝擊。
俄羅斯財長西盧阿諾夫宣佈盧布危機結束僅僅4天,12月29日盧布再度暴跌8.15%,創造了12月16日以來的最大跌幅。兩周以來盧布回升的成果也部分回吐。事實證明,貨幣危機並未遠離俄羅斯。
此輪盧佈下跌,是經濟表現不佳和國際油價繼續下探共同“絞殺”的結果。根據俄羅斯公佈的經濟數據,11月俄羅斯GDP同比下降0.5%。與此同時,國際原油價格29日也出現暴跌。WTI最低跌至52.9美元,跌幅達4%,布油下探至57.37美元,降至2009年來的最低水準。
如果僅是國際油價下跌,或許不至導致盧布劇烈震蕩。兩周以來俄羅斯央行和財政部穩定市場的一系列舉措,應可對衝國際油價的波動。真正的“殺傷力”來自俄新公佈的經濟數據。它為這場盧布危機提供了新的解讀角度:盧布危機完全有可能傳導為實體經濟危機,且傳導速度極快。
盧布危機的“底”究竟在哪?若僅僅依靠俄央行和財政部兜售美元托底盧布,雖能讓盧布短線回升,卻仍無法阻止盧布在未來進一步貶值。儘管俄羅斯擁有近4000億美元外匯儲備,但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按照俄羅斯黃金和外儲下降的幅度,也只能支撐25周。特別是,無限兜底還會導致通脹發生。因此,要回到盧布危機源頭找答案。
盧布危機的主要推手是國際油價持續下跌、美元走強和美歐對俄制裁,由此也構成了盧布危機的“市場底”和“政策底”。從市場面看,國際油價企穩是盧布企穩的一個重要前提。但基於國際原油市場的權力格局正在動搖,OPEC、美國頁巖氣生産商、非洲石油出口國之間未能達成妥協,因此國際油價無法通過傳統的減産保價方式企穩。除非國際油價下跌到各出口國均不能承受的程度,比如達到30美元,或石油需求出現顯著增長,否則盧布就總是會遭受考驗。
從政策面來看,減輕或取消美歐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並加快調整俄羅斯過分依賴能源出口的經濟結構,是讓盧布穩定的另一個突破口。烏克蘭危機後美歐已對俄羅斯實施了五輪制裁,不過,制裁也導致歐洲主要經濟體經濟下滑。德國經濟增長停滯就是一例。因此,俄羅斯具有一定的外交斡旋空間。而俄羅斯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也為結構調整提供了可能。
不過,無論從市場面還是政策面,緩解盧布壓力都需要時間。因此,一段時期內盧布反覆震蕩的趨勢難告結束。
值得注意的是,盧布危機具有一定的傳染性,某種程度上它是去年在印度和印尼爆發的“雙I危機”的延續,其中折射著美元走強對新興經濟體的衝擊。就此而言,中國既需要抓住石油、黃金等走低帶來的機會,也需要緊盯在匯率市場暗藏的危險。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