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不僅是企業的事
- 發佈時間:2014-12-30 07:32:05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王斌
一國技術創新能力的強弱,表面看是企業充分自由競爭的結果,實則與國家創新戰略和政策扶持須臾難分。必須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既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充分釋放市場創新活力,又更好傳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法寶
2014年,中國高鐵走出去邁出重要步伐,外界普遍給予讚譽。但也有不同聲音,比如有專家就認為:我國高鐵出口是國家扶持的産物,不是真正的市場行為。此言一齣,引發熱烈討論。雖然不同觀點的交織碰撞本屬正常,但由於該話題事涉我國創新發展戰略,並與市場改革裹挾在一起,因此在受眾中頗有市場,有必要對其正本清源,以期形成共識,更好推動我國改革創新事業發展。
我國高鐵近年來的成績有目共睹。雖然起步之初曾遭遇重大挫折,但如今無論是研發實力、技術標準、成本控制,還是運營里程、市場規模、産業鏈條,在世界範圍內均居前列,成為一張閃亮的“中國名片”。一些人之所以仍持否定批評態度,根本原因是認為:中國高鐵的成績並非企業自身努力所得,而是在研發、生産、“走出去”過程中享受了諸多政府扶持;由於得到了政府的扶持,高鐵即便取得了成績也是虛假的。那麼,這種判斷真的符合邏輯和事實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首先,從理論層面看,上述觀點具有典型的古典自由主義傾向,強調個人、企業、市場在發展中自由放任,主張將政府排除在經濟活動領域外。但源於300多年前的這种經濟思想,與現代市場經濟發展明顯相悖。由於市場機制具有天然缺陷,國民財富增長和技術進步也遠非靜態理論想像中那麼簡單,政府必須輔以科學適當的宏觀調控。因此,該理論早已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得到修正。從實踐看,一國技術創新能力的強弱,表面看是企業充分自由競爭的結果,實則與國家創新戰略和政策扶持須臾難分。即便是市場經濟相對成熟的歐美發達國家,對企業發展也會給予研發資金、規則標準、産業規劃、利益保護、兼併重組等全方位支援。比如資金方面,發達國家對大企業科研支援不遺餘力,在政府購買、稅收等方面均有傾斜。可見,認為政府不應扶持企業的觀點站不住腳。
其次,我國這些年創新驅動發展特別是重大項目創新的經驗表明:政府制定實施頂層設計,圍繞産業鏈佈置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聚焦國家戰略目標,從而集中資源、形成合力,突破關係國計民生和經濟命脈的重大關鍵科技問題的戰略方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這既是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加快追趕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步伐的重要手段,更是體現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成功實踐。我國高鐵能夠用較短時間實現從“追趕”到“引領”的重大跨越,正是由於相關部門統籌各類科技資源,打破部門、行業、院校、企業界限,調動産業鏈上的企業攻克難點,從而加速了關鍵技術開發能力的提升和産業鏈形成。這樣的寶貴經驗,不僅不應輕率地予以否定,還應在其他重大創新領域推廣優化。
再次,我國正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機遇挑戰。此輪科技革命的一大顯著特點,是傳統意義上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産業化邊界更加模糊,科技創新需要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技術的界限,這就對國家創新體系競爭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應對這種競爭,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生物産業、新能源産業等戰略新興産業研發方面,不斷加大扶持力度,試圖搶佔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戰略制高點。相比之下,我國雖然在相關領域也取得了不小突破,但整體上依然處於跟隨位置。要想進一步縮短差距,抓住此輪科技革命提供的“同等起跑線效應”,就必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好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其中,政府對基礎性、系統性、前沿性技術研發的組織推進,對共性關鍵技術供給體系的搭建,將為企業大幅提升創新能力提供堅強的後盾支撐。
當然,高鐵産業目前的成績,並不表明我國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已完美無缺。我國科技創新投入的整體效率、産學研銜接轉化率、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創新能力等都需要提升。必須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既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充分釋放市場創新活力,又更好傳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法寶。兩者缺一不可,切莫偏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