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城鎮化提速亟待突破固化利益

  • 發佈時間:2014-12-15 00:31:3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劉興龍  責任編輯:王斌

  近些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經濟、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快速調整,人口、交通、資源能源、住房和就業等諸多城市治理問題日趨凸顯。12月14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在“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表示,城市治理結構在利益格局固化的前提下,對城鎮化起到了實質的排斥作用。

  利益固化成改革難點

  “近30年來,中國城市發展非常快,所獲得的收益和國外不一樣,主要是靠賣地,這樣服務的人口有限,把外來人口排斥在了公共服務之外。”李鐵指出,在城鎮化進程中,中國土地壓力前所未有,招商引資的機會大量增加,但勞動力成本已經高出東南亞兩倍多。

  這些年,一方面政府搞豪華的工業園區,另一方面,政府搞生態空間,把地價賣的很高。李鐵表示,“這樣出現了大量的高價地産,同時還要建配套設施。這些東西形成之後,你會發現農民進不來了,因為成本太高。”本來是希望中等城市可以吸納更多的人口,但“豪華”的發展方式,招商引資、政府補償和基礎設施等模式,使得成本過高,沒有辦法讓更多的農民進入城市。

  當土地財政預期不斷下滑,財政面臨更大壓力的時候,地方政府的第一反應不是讓更多的人進來,而是減少公共支出,減少對外來人口的公共支出,這是戶改和土改的兩大難點。由於地方存在利益固化的問題,農民進城只是作為打工服務的身份,政府也不願意提供更多的服務。

  城鎮化的制度設計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城鄉分割二元土地模式阻礙了城鄉發展一體化。部分城市土地和農村土地在取得、使用、收益、處置等設置和管理制度上顯著不同。土地二元結構也固化了業已形成的城鄉經濟二元結構,導致城鄉利益失衡的格局。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表示,現在有兩億農民工進城,帶動了超過四億人進城,國家的城鎮化率首次超過50%,中國從以農業人口為主的國家,變成了一個城市和農村並行的國家。進城了以後,新增人口需要解決居住問題,解決工作問題,解決生活問題,解決融入問題,這些許多地方還沒準備好。“農民工群體形成了候鳥群。”

  融資體系建設是關鍵

  香港永隆銀行董事長、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指出:“城鎮化不光是蓋房子,要讓農民工真正的變成城裏人,像城裏人一樣享受各種服務,包括教育、文化、勞保。要解決這個問題,融資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同時還包括思想觀念的轉變,社會城市的治理等。”

  在當前財政分權的體制下,地方政府可用於城鎮化建設的資金有限,傳統土地財政的資金來源也將面臨各種現實約束。在此背景下,金融發展的深化和金融要素的推動就成為助推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原動力。

  “我們國家還沒有建立起能支撐起城鎮化方面的融資體系,特別是市場的融資體系。”馬蔚華表示,一直以來城鎮化的支撐就是地方財政,地方財政的來源最主要是土地財政,然後是政府融資平臺。“我們做銀行的最頭疼的就是政府融資平臺”。過去傳統的融資方式,就是靠政府土地財政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這樣肯定不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