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未來我國通脹水準溫和可控

  • 發佈時間:2014-12-11 03:33:43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國家統計局10日發佈數據,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上漲1.4%,漲幅創出自2009年11月份以來的新低。

  據測算,在11月份1.4%的CPI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0.3個百分點,新漲價因素約為1.1個百分點。前11個月平均CPI同比上漲2%,全年控制在3.5%的通脹上限以內已無懸念。

  在各類商品及服務價格同比變動情況方面,11月份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3%,影響CPI上漲約0.77個百分點。其中,蛋、鮮果、糧食、水産品價格分別上漲16.5%、14%、3.2%和2.6%,肉禽及其製品價格上漲0.5%(豬肉價格下降3.8%,影響CPI下降約0.12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下降5.2%。

  當天發佈的數據還顯示,11月份,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7%,環比下降0.5%。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3.2%,環比下降0.7%。1至11月平均,PPI同比下降1.8%。據新華社

  新聞觀察>>>

  CPI漲幅創新低 為“新常態”下宏觀調控留出空間

  國家統計局1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上漲1.4%,漲幅創出自2009年11月份以來的新低。業內人士預計,未來我國通脹水準仍保持溫和可控,為“新常態”下的新調控留出更多空間。

  三大因素致CPI漲幅創新低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解讀稱,11月份CPI同比漲幅下降主要是由於受天氣、季節和國際因素影響。

  從天氣因素看,11月份平均氣溫較往年偏高,較好的氣候條件有利於南方露地蔬菜的生長和香蕉、柑橘等水果的采收,市場供應相對充足,鮮菜和鮮果價格環比分別下降1.6%和0.5%,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0.06個百分點。

  從季節性因素來看,11月份部分地區進入旅遊淡季,飛機票、景點門票、旅行社收費和賓館住宿價格環比分別下降6.0%、4.5%、3.7%和2.0%,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0.08個百分點。

  從國際因素看,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帶動國內成品油價格下降。11月份汽油和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下降5.6%和5.9%,合計影響CPI環比下降0.05個百分點。

  預計未來物價仍然溫和上行

  儘管CPI環比連續3個月下降,但在余秋梅看來,隨著氣溫逐漸走低,預計CPI環比繼續下降的可能性不大。預計未來物價仍然溫和上行。

  從影響CPI的主要商品價格變動趨勢來看,農産品對物價的影響總體可控。

  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産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顯示,21種監測的全國蔬菜價格上漲明顯。壽光蔬菜指數中心分析師王瑕分析,從監測數據來看,全國超九成蔬菜價格上漲,隨著天氣變冷,北方蔬菜的價格將進一步提升。

  近期價格有所下跌的“火箭蛋”也很難出現真正的明顯回調:短期內雞蛋供應趨緊格局難改,隨著元旦等節慶的臨近,預計後市蛋價下滑幅度有限,整體蛋價在高位徘徊。

  為“新常態”下調控留出空間

  10日出爐的物價數據,無疑為市場頗為關注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留下幾多期待:今年1月至11月,CPI同比上漲2%。溫和可控的通脹水準為“新常態”下的宏觀調控留下更多空間。

  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殷醒民分析,今年我國通脹水準數月溫和可控,意味著對前期貨幣政策消化進展順利;而央行此舉也意味著更為中性穩健的“新調控”的開始。在這樣的宏觀調控之下,既不會出現高的通脹率,也不會出現通貨緊縮。

  “一方面,貨幣政策意圖在於發揮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促使實際利率回歸合理水準,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這一突出問題。另一方面,此次利率調整採取了非對稱方式,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説。

  朱寧指出,中國經濟的“新常態”需要兼顧多重目標的“新調控”。在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宏觀經濟調控大方略不變的前提下,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到位、産業轉型升級完成,中國經濟將真正實現有品質的增長。據新華社

  本地連線>>>

  11月我省CPI同比上漲0.9%

  昨日,記者從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獲悉,11月四川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0.9%,

  同比看,八大類商品及服務價格漲跌互現。食品類價格上漲1.7%,煙酒類價格下降3.5%,衣著類價格上漲0.6%,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0.9%,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1.2%,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0.3%,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1.3%,居住類價格上漲0.9%。

  專家觀點>>>

  張其佐

  主動適應新常態 化解增長動力不足

  12月10日統計局公佈最新數據顯示,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CPI)同比上漲1.4%,創五年新低;11月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同比降2.7%,連續33個月負增長。對於上述數據,接受《經濟參考報》專訪的經濟學家、全球化合作論壇副秘書長、G20與新興國家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張其佐表示,11月的CPI和PPI數據凸顯需求不足和産能過剩問題,表明經濟動力嚴重不足,經濟增長仍存下行壓力,應引起高度警惕。

  張其佐表示,要化解通縮和經濟下行壓力,就要主動適應發展新常態,堅守定力和底線,穩中求進,繼續堅持“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基調。突出兩個重點,即“穩增長和改革開放及結構調整”,並千方百計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千方百計抓好“穩增長”,保持經濟增速在合理區間穩健運作,不出現大起大落。為此,要繼續落實並推出定向調控的政策和措施,化解産能過剩,穩定房地産健康發展預期,穩固實體經濟。當前,要推出定向降準降息、減稅讓利等新舉措。

  二是千方百計抓好“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這是穩增長的最大動力。

  三是千方百計抓好“經濟結構調整”,向創新驅動轉型升級。關鍵是要加大符合改革開放及結構優化要求的投資,推出更能促進第三産業發展的舉措,使消費需求在GDP中挑大梁,大力發展服務業和新興戰略性産業的支撐作用,向創新驅動要動力。

  四是千方百計抓好“惠民生”,重點在於增加居民收入和保障充分就業,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民眾。為此,政策上要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有效思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