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會議亮點前瞻:新常態、一帶一路成“題眼”
- 發佈時間:2014-12-10 13:45: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業文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成為近期焦點。作為規格最高的經濟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定調第二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據官方人士預測,此次會議總體架構將更為宏大,不僅將首次闡述和部署“新常態”下的經濟政策和改革思路,同時還將落實“一帶一路”等重大經濟戰略,具有重要的“節點”性質。
“新常態”下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夕,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發出值得關注的信號。12月5日旨在分析研究2015年經濟工作的會議上,戰略新興行業“支撐”地位等領域的提法,與2012、2013年同期會議相比出現明顯變化。而在明年的具體政策上,經濟增長目標或大概率下調,混合所有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等都將進一步提速。
前瞻一:部署“主動適應新常態”
年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年因為改革和新常態被賦予特殊的關注。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當下描述中國經濟繞不過去的詞彙就是“新常態”,這也是今年經濟工作會議區別往年的最大特點。
今年5月,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出“新常態”。7月29日,習近平在和黨外人士的座談會上再提“新常態”。在今年APEC會議上,習近平首次系統闡述了“新常態”的含義: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他進一步指出,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12月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2015年“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首次提出——“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如何部署“主動適應新常態”就備受矚目。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新常態下的“第二年”,改革將從2014 年的方案準備期邁入2015 年的落地攻堅期。分析認為,與往年相比,新常態概念提出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更加關注産業結構的調整、體制改革深化,更加關注如何擴大內需,實現更高品質的增長。
?前瞻二:GDP目標或下調為7%左右
在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下,明年經濟增長目標是否會進行下調?
隨著官方釋放信號的不斷增加,機構多將明年的GDP預測值從7.5%左右下調至7%左右,為改革留出空間。一名官方智囊人士稱,國際上對經濟增長的高速和中高速並沒有明顯界限,但從國際經驗來看,若明年經濟目標定於7%,也絕對符合中高速的標準。
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王一鳴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在減慢,同時也在消化過去高速增長時期積累的矛盾,包括壓産能,去杠桿,擠泡沫。“在這個階段,我們對速度不要預期值過高,可以把增長速度的底線目標適度下調,給結構調整和改革更大的空間。”
事實上,早在制定“十二五”中長期發展目標時,就充分進行了增速測算:實現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的目標,只要7%的增速就夠了。
不過,GDP增速等細化目標一般要等到次年“兩會”才會正式公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主要負責對下一年經濟工作做出“原則性”的安排。過去10年內,中國的經濟增長目標曾調整過兩次,2005年由7%上調至8%,2012年則被下調至7.5%,2014年增長目標則定為7.5%左右。
前瞻三:“一帶一路”有望成重頭戲
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經濟空間格局的優化也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關鍵議題。
今年,一些重大的區域發展戰略備受關注。有分析認為,具有國際視野的“一帶一路”將成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頭戲”之一。
去年年底,“一帶一路”的概念已經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上升為國家戰略。今年,“一帶一路”正在從概念向實實在在的項目轉移。11月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專門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設立絲路基金。11月8日,習近平宣佈,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
在12月5日點題“一帶一路”戰略的當天,政治局就圍繞著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進行集體學習。
習近平要求,逐步構築起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貿易區網路,積極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商建自由貿易區,使中國與沿線國家合作更加緊密、往來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
而國內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也被政治局列為來年區域經濟發展的要點。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劉元春表示,從“一帶一路”到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這兩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中國高層的區域發展戰略在2015年料將全面落實鋪開。
前瞻四:著重發展新動力
今年,投資增速和出口增速在放慢,而科技投入、服務業發展在加快。多位專家分析,尋找發展新動力,將成為新一年中央經濟工作討論的主題之一。
根據12月5日中央政治局的會議精神,逐步增強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服務業的支撐作用,著力推動傳統産業向中高端邁進,促進大眾創業、大眾創新,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
數據顯示,在國民經濟的各類産業中,服務業比重在2013年首度超過工業所佔比重:當年服務業佔比達46.1%,比第二産業比重高出2.2個百分點,這一趨勢在今年亦得到延續並且強化。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曾表示,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正由原來的工業主導型經濟向服務主導型經濟轉變,這種趨勢將對中國經濟增長、就業以及各方面帶來深遠而持久的影響。
至於另一起支撐作用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國家發改委2013年2月公佈的這類産業主要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7大重點領域。
習近平在今年11月出席APEC領導人峰會闡述新常態時表示,(中國2014年前三季度)高新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分別為12.3%和11.1%,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預計,上述7大産業增加值2015年將佔GDP的8%,而 “十三五”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將圍繞搶佔國際産業制高點來考慮。
前瞻四:“寬財政”繼續搭配“穩貨幣”
伴隨近期央行宣佈降息,市場對明年貨幣政策有了更強烈的預期。而基於政治局會議釋放的“穩健”信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所宏觀室主任張斌表示,從目前的PMI和出口訂單指數看,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仍很慢,預期中國仍會維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定的貨幣政策。但在具體操作上,可能會有局部定向調整。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院長高培勇認為,2015年將是宏觀經濟政策連續第五年實施“積極穩健配”,雖然政策名稱不變,但在經濟新常態下,實際內容將會有所變化,如財政政策要在如何更積極有效上發力,同時也要關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和重大改革進展。
一位接近決策層的經濟學家認為,整個“十二五”期間的經濟復蘇態勢不斷出現反覆,貨幣政策在平衡社會流動性和物價中,需要保持穩健,過於激進和保守都不適宜。
事實上,2011年以來,中國已連續四年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中金研報預測,政策基調將延續多年的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的表述。財政政策在邊際上將較今年寬鬆,預計財政赤字1.5 萬億以上,比今年增加2000億-3000億左右。貨幣政策方面,降低融資成本是主要工作,明年M2預期目標可能將定在13%左右,與2014年目標大致相同。
前瞻五:標誌性改革將陸續推出
除了定調宏觀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將對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作出部署。
政治局會議已將2015年定義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要求“狠抓攻堅改革”。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也明確要求抓緊制定2015年改革的要點,特別是要提出一些起標誌性、關聯性作用的改革舉措。
目前,存款保險、不動産登記條例、居住證管理辦法等已在公開徵求意見。在專家看來,明年金融改革、戶籍改革、土地改革、國企改革、價格改革等有望獲得重點推進。
專家預計,明年存款保險制度將正式推出,金融改革步伐將加快;在通縮壓力加劇的背景下,價格改革將加速,可能進一步放鬆對能源、公用事業價格的調控;房地産下滑將加劇國企和地方政府的財政困境,從而倒逼國企改革步伐加快。此外,預計還將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快戶籍改革和包括農地流轉在內的農村改革,以擴大內需。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彭森表示,2014年中國重點領域改革步伐加快,改革廣度空前。接下來,政府自身改革的“開場戲”將逐步轉變為市場體制完善的“改革正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