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深化改革元年 “土改”不應被遺忘

  • 發佈時間:2014-12-11 01:10:0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徐偉平  責任編輯:王斌

  每逢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的召開以及來年的“一號文件”大都會給農業板塊帶來一系列的政策紅利,而在此期間農業板塊也往往會迎來一波上漲行情。有消息稱,今年的中央工作會議和“一號文件”將聚焦農村土地改革,伴隨著土地流轉改革的推進,以及市場定價機制的形成,土地資源將獲得重估,相關上市公司也將顯著受益。市場人士指出,近期國企改革、一帶一路、自貿區等相關概念走勢強勁,而土改板塊相對不溫不火,今年是深化改革元年,作為市場一直重點關注的熱點板塊,從技術角度上看亦有一定的交易性機會。

  政策“暖風”頻吹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對2015年的宏觀調控做出部署,料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分析人士稱,在經濟步入“新常態”,各項改革步伐不斷加快的背景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組合,有利於改革的平穩推進。2015年改革仍將是宏觀調控的“重頭戲”,而土地改革則是重中之重。

  土地制度改革方面,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一直以來備受各方關注,作為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改革釋放紅利將讓億萬農民受益。此外,在中央工作經濟會議結束之後,2015年經濟方面首先需要關注的便是一號文件,按照以往的慣例來看,明年的一號文件仍將聚焦農業問題。而2015年農業領域改革,最為引人關注的也在於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農業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中央關注的熱點問題,中央深改組成立以來共召開七次會議,其中兩次聚焦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由此可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極受重視。鋻於農地改革關係到中國幾億農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在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過程中,料將嚴控“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底線,並在此基礎上,最大限度的激發市場的活力,調動農民生産的積極性。

  業內人士指出,新一輪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對農村土地承包制度的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成功地建立起農産品市場,而新一輪改革將建立起農地市場。目前國家對農地使用有著諸多限制,初衷是將農地作為重要的保障制度,給農民一個社會最低安全保障。預計新一輪土地改革在保障農民根本利益的基礎上,將最大限度地發揮農地效益,通過流轉來解決土地撂荒使用率不高的問題。

  土改紅利將逐步釋放

  從目前來看,土改的核心內容為“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和“農地入市”。其中,“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主要涉及建設用地總量控制、低效用地開發、産業用地結構調整等。在産業用地中,國家扶持的健康和養老服務業、文化産業、旅遊業、設施農業、生産性服務業發展用地等將獲得政策支援。而“農地入市”方面,涉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入市兩方面,由於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確權工作已接近完成,因此未來政策突破的重點將體現在徵地制度改革上,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徵地程式或將縮減。

  伴隨著建設用地流轉改革的推進,以及市場定價機制的形成,土地資源將獲得重估,相關上市公司將顯著受益。方正證券指出,從資本市場投資來看,首先,擁有大量工業用地、集體建設用地的上市公司迎來土地資源價值重估機會。由於當期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預計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與城鎮工業用地流轉改革以內部流轉為主,跨界流轉向商業與房地産用地改革進度或將滯後。不過,一旦形成土地流轉市場及放開流轉預期,相關土地儲備豐富的公司將迎來價值重估的脈衝行情。

  其次,農耕土地經營權流轉有利於農業規模化生産,提高農耕效率,看好農耕規模化後的農機及技術與貿易流通服務。農業用地流轉市場的形成,將極大地吸引資金參與農村發展,有利於實現農業生産的專業化和農業技術投入,規模化生産帶來産業鏈價值的提升。根據日美經驗,規模化疊加農村勞動力紅利消失對農機及農業技術與商貿流通需求更為強烈。日本20世紀60年代土地集中化流轉改革後,農業機械化率大幅提高,10年間耕地拖拉機增長超過10倍。

  最後,由於農墾係資源優勢顯著,並且具備較高機械化和技術化耕作,在剝離非盈利資産和提高經營效率後,農墾繫上市公司具有較強盈利增長預期。農墾改革主要有三個方向:一是進一步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剝離輔助産業,提高現有農業企業經營的市場化;二是對農墾農業資産進行整合,如新疆建設兵團通過對旗下種植、養殖産業整合,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專業化公司,並通過旗下上市公司進行資産證券化;三是引入社會資本,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寬企業技術、資金來源,提高農墾企業可持續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