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全球競逐工業4.0領頭羊:中國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 發佈時間:2014-12-10 07:3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今年10月,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時簽訂了《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並提到希望在工業4.0方面和德國加強合作。隨後,A股市場掀起了一股炒作工業4.0概念股之風,龍頭股瀋陽機床(000410,收盤價11.72元)曾連續4個交易日漲停。

  工業4.0到底是什麼?在國內,這一領域目前的發展如何,投資者又該如何在工業4.0的浪潮中掘金?記者通過採訪業內人士了解到,工業4.0實際上是資訊化和實體工業的融合,通俗來講就是A股市場熱門的智慧機器人概念和物聯網概念。目前,我國的資訊化技術發展集中在消費端,工業方面的資訊化進展長期被忽視,也意味著這一領域潛在空間巨大。因此,對於工業4.0的概念,投資者需要長線佈局行業龍頭公司。

  《《《

  行業趨勢

  資訊技術改變生産模式全球工業競爭邁向4.0時代

  工業4.0並不是剛出現的一個概念,早在2013年4月,德國便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工業4.0近期引起關注,源於李克強總理今年10月訪問德國時簽訂了《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希望在工業4.0方面和德國加強合作。

  虛擬網路與實體物理系統融合

  2013年4月,德國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首次發佈《實施“工業4.0”戰略建議書》,德國電氣電子和資訊技術協會于2013年12月發佈 “工業4.0”標準化路線圖。

  實際上,工業4.0又可以稱之為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是相對於前三次工業革命而言的。隨著資訊技術與工業技術的高度融合,網路、電腦、資訊、軟體與自動化技術的深度交織産生新的價值模型,在製造領域,資源、資訊、物品和人相互關聯的“虛擬網路-實體物理系統 (Cyber-PhysicalSystem,CPS)”——這就是德國人提出的“工業4.0”。

  簡單而言,CPS就是網際網路技術運用於各行業,其核心就是通過應用資訊通訊技術和利用網際網路,將虛擬系統資訊與物理系統相結合的手段,完成各行各業的産業升級。

  據悉,德國工業4.0的最終目的是要成為新一代工業生産技術 (即CPS)的供應國和主導市場,即將德國的機器人、製造成套裝備、IT技術、控制技術、資訊技術等核心産業整合到工業4.0體系內,確保德國製造業的未來。

  工業4.0全球競爭早已開始

  記者了解到,雖然其他發達國家並沒有明確提出“工業4.0”計劃,但與之類似的各種變革在各國已悄然展開。

  美國方面,2011年6月和2012年2月,美國相繼啟動《先進製造業夥伴計劃》和《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實施“再工業化”。

  美國通用公司提出的 “工業網際網路”與德國的“工業4.0”類似,即將智慧設備、人和數據連接起來,並以智慧的方式利用這些交換的數據。AT&T、思科 (Cisco)、通用電氣(GE)、IBM[微網志]和英特爾[微網志](Intel)已經在美國波士頓宣佈成立工業網際網路聯盟(IIC),以期打破技術壁壘,促進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

  在日本,長期積累的機器人技術,已廣泛運用到了工業生産中。機器人、無人搬運機、無人工廠等先進技術和産品,是本田公司得以建成世界最短的高端車型生産線的必要條件。2014年,日本經濟産業省繼續把3D列印機列為優先政策扶持對象,計劃當年投資45億日元,實施名為“以3D造型技術為核心的産品製造革命”的大規模研究開發項目。

  正面臨經濟結構轉型的中國,積極融入和佈局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大勢所趨。早在2012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就討論通過《“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車等入圍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2014年10月,李克強總理訪問德國時簽訂了 《中德合作行動綱要》,重點提及希望在工業4.0方面和德國加強合作。

  行業現狀

  失衡的天平:國內資訊化集中在消費端

  綜合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對工業4.0的觀點,工業4.0實際上就是讓工業插上資訊化的翅膀,通俗的表述和現象就是智慧機器人和物聯網。

  我國長期處於製造業産業鏈的低端,先進工業裝備、技術相比發達國家一直差距較大;與此同時,我國的資訊化技術發展集中在消費端,工業方面的資訊化進展長期被忽視。在發達國家紛紛升級各自的工業化戰略的背景下,中國如何在已經落後的情況下實現趕超?

  工業4.0就是智慧化和物聯網

  第三次工業革命以資訊化為標誌,它將世界連通,解決生産者和需求者資訊不對稱問題。然而,電子電腦和資訊化卻似乎在獨立發展,並沒有與工業生産領域密切聯繫,這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工業4.0必須解決的問題。

  無論是德國的工業4.0“虛擬網路-實體物理系統”,還是美國企業的“促進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的融合”,或是日本政府主導的機器人工業和3D列印技術,都共同指向了“虛實結合”,即電腦、資訊化、網路等虛擬技術與實體工業的融合。用更簡單的語言表述,工業4.0可以簡化成“使工業資訊化”,即資本市場最受追捧的兩大概念——智慧化和物聯網。

  智慧化服務於工業領域的叫工業機器人,服務於生活範疇的則被稱之為服務機器人。

  在智慧化的産品內核中,位於表面上的是工業設備,而內核卻是電腦和資訊化。

  有數據顯示,目前,著名工業企業GE已推出24種工業網際網路産品,涵蓋石油天然氣平臺監測管理、鐵路機車效率分析、醫院管理系統、提升風電機組電力輸出、電力公司配電系統優化、醫療雲影像技術等九大平臺。

  在國內,有資料顯示,在三一重工(600031,收盤價8.21元)一連串的數字化工廠建設中,其建立起的亞洲較大較先進的智慧化製造車間在經過智慧化改造後,在製品減少8%,物料齊套性提高14%,單臺套能耗平均降低8%,每人平均産值提高24%,現場品質資訊匹配率100%,原材料庫存降低30%。智慧化對工業生産效率的提升十分明顯。

   中國工業4.0的實現路徑

  日前,德意志銀行亞太投行部主席蔡洪平表示,在工業革命4.0時代,如果中國的網際網路全部都衝著零售消費端,只是為了消費者買便宜貨、方便消費者,我們的工業化升級根本就無法實現……中國應該用網路的技術便利和各種手段,向生産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學習蘋果、學習特斯拉。

  不可否認,就現階段而言,無論是在智慧化還是在資訊化方面,中國的發展進度均落後於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在起步已經慢了一拍的情況下,中國的工業4.0又將如何展開,如何實現彎道超車呢?

  2013年初,中國工程院、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等部門專門組成“製造中國”課題小組,重點研究“中國製造2025”戰略規劃。中國工程院報告披露,“中國製造2025”規劃將重點圍繞一條主線、四大轉變而展開。

  “一線"是指,體現資訊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智慧化製造作為發展主線。

  “四變”是指,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品質效益競爭優勢轉變;由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製造向綠色製造轉變;由生産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

  圍繞“一線四變”,上述報告也提出了八項對策:推行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製造;提升産品設計能力;完善製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強化製造基礎;提升産品品質;推行綠色製造;培養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群體和優勢産業;發展現代製造服務業。

  對此,中金公司分析員史成波分析指出,中國的工業4.0主要的發展機會將來自兩大類行業。

  第一類是與國際先進水準相比已具備競爭力,在未來5~10年要加大深化發展,保持領先優勢,並積極鼓勵支援海外競爭,實現國內最前沿的領軍地位。具體行業包括:航太裝備、通信網路裝備、發電與輸變電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

  第二類是與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人民生活休戚相關的戰略必爭産業,這些産業目前國內技術還相對較弱,特別是在高精尖的核心領域仍缺乏一定的自主生産能力,但這些産業是關係國計民生至關重要的行業,必須在未來5~10年內加速發展,迎頭趕上,奪回發展的主動權。具體行業包括:積體電路及其專用生産裝備、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船舶等。

  公司研究

  掘金工業4.0長線佈局行業龍頭

  近段時間以來,A股市場掀起工業4.0概念炒作風潮,一批和機器人概念沾邊的個股紛紛大幅上漲。綜合機構的觀點,工業4.0概念需要長線佈局,只有行業龍頭公司才可能在未來脫穎而出。

  智慧裝備首選“傍大款”

  提到智慧裝備,人們多會想到機器人。實際上,智慧化貫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海通證券通信行業高級分析師徐力認為,工業4.0簡單説就是建立智慧社會。具體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工業、智慧環保、智慧醫療、智慧農業、智慧物流、智慧電網、智慧安防、智慧家居

  東方證券分析師佘煒超則認為,看好智慧工廠必將得到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援。對此,他將工業4.0分為産業鏈上中下游三大塊,並一一提煉出看好的個股。

  佘煒超認為,從上游看,現代智慧工廠高度依賴的四大基礎條件———感測器(數據採集)、大容量存儲(數據存儲)、大數據計算能力(數據處理)和工業乙太網(數據通信),以及執行單元———智慧機器人,均是工業4.0實施的關鍵要素。所以他建議關注工業乙太網服務商東土科技(300353,收盤價19.14元)、管理軟體提供商用友軟體(600588,收盤價25.03元)、感測器供應商華天科技(002185,收盤價13.15元)和漢威電子(300007,收盤價27.87元)等。

  從下游看,智慧工廠將大幅節省勞動成本、提高生産效率、提升客戶體驗,增強製造廠商的競爭優勢。較早適應工業4.0改造的産業和廠商將先受益。建議關注雲印刷運營商長榮股份(300195,收盤價30.26元)。

  中游是佘煒超最看好的環節,軟硬結合的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智慧工廠總包商掌握核心的技術訣竅,也是智慧工廠模式興起的直接受益者。他看好智慧工廠行業方案提供商機器人(300024,收盤價37.06元)、軟控股份(002073,收盤價12.54元)、藍英裝備(300293,收盤價18.75元)、博實股份(002698,收盤價23.43元)等。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智慧化産業鏈上的眾多企業,投資者或許能夠選取一個更為簡單的佈局方法,那就是和上市公司一起“傍大款”。

  第一類“傍大款”的公司是和著名高校和科技院所有深度合作或有股權關係的上市公司,他們往往能夠分享到中國科技的前沿成果。比如背靠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的機器人,華中科技大學旗下的華工科技(000988,收盤價12.70元)、華中數控(300161,收盤價16.96元);與浙江大學合作進行産品開發的日發精機(002520,收盤價30.60元)等。

  第二類“傍大款”的公司是和國內外知名智慧化企業進行股權合作(收購或合資辦廠)的上市公司。比如,聯手固高科技進軍機器人驅動和控制系統,聯手安徽埃夫特(奇瑞子公司)進軍機器人系統整合業務的慈星股份(300307,收盤價9.53元);牽手日本納博介入機器人産業鏈的上海機電(600835,收盤價18.88元)等。

  “虛實融合”優選物聯網和電商

  近年來,國家對物聯網可謂十分重視。今年8月7日,發改委網站發佈題為《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創新助力高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平穩健康發展》文章指出,要抓緊在雲計算、物聯網、生物、電子商務等關鍵領域研究出臺一批重大産業政策。

  僅僅兩個半月後,10月28日國務院印發 《關於加快科技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部署培育和壯大科技服務市場主體,創新科技服務模式,延展科技創新服務鏈,促進科技服務業專業化、網路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提供重要保障。這是國務院首次對科技服務業發展作出的全面部署。

  在整個物聯網産業鏈,標識、感知、處理和資訊傳送四個環節相對應的技術分別是RFID、感測器、智慧晶片和電信運營商的無線傳輸網路。

  綜合券商研報,RFID技術的龍頭企業有遠望谷(002161,收盤價8.07元)(高鐵設備、物流)、新大陸(000997,收盤價24.61元)(電子標簽)等;感測器龍頭企業蘇州固锝(002079,收盤價7.69元)(MEMS感測器);晶方科技(603005,收盤價43.39元)(影像感測器);威爾泰(002058,收盤價12.01元)(流量感測器);中航電測(300114,前收盤價38.83元)(車用感測器);華工科技(溫度感測器)等;智慧晶片龍頭公司有同方國芯(002049,收盤價28.02元)(旗下同方微電子是國內物聯網晶片龍頭)等。

  此外,根據工信部官網公佈的2014年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擬支援項目名單,浪潮軟體(600756,收盤價21.59元)、華工科技、理工監測(002322,前收盤價13.56元)、風帆股份(600482,收盤價14.41元)、四創電子(600990,收盤價57.71元)、榕基軟體(002474,收盤價11.10元)、易聯眾(300096,收盤價12.12元)等企業的入圍,也説明瞭他們在各自領域的優勢。

  電商市場可重點關注醫藥電商龍頭九州通(600998,收盤價17.56元),公司和微信深度合作,並與“U醫U藥”、春雨醫生全面合作,用戶覆蓋了從健康監測、自我診斷、醫生診療、藥品購買乃至用藥指導的整個環節。

  小商品電商可關注依託 “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品牌優勢,用資訊化手段把散佈各地的分市場連接起來,整合到“義烏購”B2R大平臺的小商品城(600415,收盤價11.08元)。

  農産品電商可關注以通過 “中農網”佈局大宗農産品的B2B平臺與B2C自營業務,通過海吉星商城推廣B2C平臺業務,同時積極佈局包括高端宅配、移動售賣車在內的下游物流與服務終端的農産品(000061,收盤價11.02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