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透出哪些“新趨勢”
- 發佈時間:2014-10-22 11:07:59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姚慧婷
新華社發
國家統計局21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長為7.4%,其中第三季度GDP增長為7.3%。
在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這“三期疊加”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如何看7.4%的增長?全年經濟又將有怎樣的預期?
-數據:1-9月,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物價指數上漲2.1%,遠低於年初設定的3.5%的漲幅;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48.5%,比資本形成總額增速的貢獻高7個百分點左右;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2%,比GDP增速高0.8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
趨勢一:合理區間背後轉型升級加速
“雖然GDP的增速有所放緩,但就業和物價形勢總體穩定,國民經濟繼續運作在合理區間。”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在國新辦21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指出。
“如果換一個角度,從新常態的視角看待目前經濟發生的一些變化,中國經濟實際上正在發生著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變化。”盛來運認為,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産業結構在孕育著新的突破,三産的比重在繼續提高,服務業的增加值速度快於工業。工業內部結構調整加快,新産業、新業態、新産品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整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的態勢明顯。
——需求結構有積極的變化。今年以來投資增速繼續高位放緩,出口增速開始換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繼續增強,整個經濟再平衡的態勢比較明顯。
——收入分配結構有所改善。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跑贏GDP增速,居民收入的名義增長速度跑贏財政收入增長速度,高於企業利潤的增長速度。這意味著居民收入在國民經濟的初次分配中佔比提高。同時,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繼續減少,居民收入的中位數的增速要快於平均增速,這意味著內部收入的差距也有所改善。
——區域結構有所改善。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在增強,東部地區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中的引領作用更加明顯,中西部地區在一系列區域發展戰略的推動下,後發優勢繼續得到發揮。
——資源環境成本的消耗有所減少。經濟發展的方式,由過去過度地依賴於資源消耗粗放式的發展方向,向集約型的發展方向轉變的態勢也比較明顯。
“雖然三季度GDP增速略有放緩,但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轉型升級的勢頭也比較好,經濟運作總體上來説,穩中有進的態勢沒有改變。”盛來運強調。
-思考:最近,一些大宗原材料的價格大幅下跌。今年以來煤炭、鋼材、有色金屬,價格持續下滑,螺紋鋼跌到每噸3000元以下,有媒體報道説一斤鋼材不如一斤白菜的價格。鋼材價格為什麼如此低迷?主要是供過於求的矛盾過於突出。産能過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多深,如何克服?
趨勢二:需求回歸常態市場倒逼加劇
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長7.3%,創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來的新低,原因何在?
盛來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三季度增長速度有所回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去年同期對比基數比較高的原因,還有三季度以來,經濟“三期疊加”的壓力,結構調整的陣痛超出預期。
“結構調整的陣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多年積累的傳統産業的産能過剩,這個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二是今年以來房地産持續調整的累積效應有所增加。這兩個因素,短期來看會影響相關企業的生産、消費和投資。”盛來運分析説。
從消費角度來説,隨著房地産的調整,需求回歸常態,不過,更重要的是供給能力太強。據鋼鐵協會不完全統計,我國鋼材的産能超過10億噸,但是現在需求量在7億~8億噸。所以,供過於求必然造成價格的下跌。
其他一些行業的情況也是大致類似,反映在傳統領域、傳統行業,我國的實體經濟産能過剩的問題比較突出。由於一部分企業産能仍在繼續釋放,如鋼鐵雖然過剩,但還需要生産,因為有一些固定的成本需要分攤。在這種情況下,去産能化、去庫存化的難度比以前大,持續的時間比以前長。在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的背景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PPI)連續負增長,是産能過剩矛盾的體現。
“在這種背景下,一方面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去産能化的要求貫徹實施;另一方面,從企業角度來説,一定要在市場倒逼機制的作用下主動調結構、轉方式,這是我們國家跨過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這個坎兒必須經歷的階段,也只有這樣做,才能最終化解産能過剩的問題。”盛來運強調。
數據顯示,最近兩年,中國的人口結構正在發生一些新的變化,尤其是15~59歲的勞動力資源的數量,不只是比重在下降,而且絕對量也在減少。這種變化和轉折帶來兩個直接的後果:一是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勞動力成本上升,所以最近幾年農民工的工資持續上漲,即使在今年經濟增速有所下滑的情況下,外出農民工的月均收入也同比增長10%。二是就業的壓力有所緩解。
“這種變化是一種趨勢性的變化,是中國經濟到了新的發展階段表現出來的一種新常態,因為勞動力結構的變化會直接推動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型。”盛來運説。
-現象:據報道,臨近“雙11”,阿里巴巴早已拋出了“全球化”“無線化”“平臺化”三個關鍵詞,並計劃首次在國外佈置伺服器、在國外建立倉儲中心,還將新增天貓國際、速賣通等平臺,擴容150萬名快遞員保障物流配送。業界預測,今年“雙11”的交易總額有望衝擊500億元。
趨勢三:新經濟成分在茁壯成長
“關於四季度的經濟走勢,我們總的看法是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運作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現在我國仍處在戰略機遇期,支援經濟平穩運作的發展條件和潛力比較大。”盛來運對未來經濟運作基本面仍然保持比較樂觀的看法。
盛來運認為,中國經濟的動力來自四個方面:一是中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沒有完成,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農業現代化,新“四化”仍然能給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二是中西部地區的後發優勢會繼續得到發揮;三是我們正處在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發展一些享受性消費會給經濟提供增長的新動力;四是新一屆政府不斷加大改革的力度,改革創新會給經濟的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和活力。“特別是今年以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既著眼于當前又著眼于長遠的政策措施,效應會繼續得到發揮。所以,從這些方面看,四季度和今後一個時期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盛來運説。
“雖然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但仍存在一系列積極現象。”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當前消費增速仍保持平穩,出口形勢尚好。同時,未來基建投資還會發力,穩增長政策仍將重點支援基礎設施建設,從而部分對衝房地産投資下行的影響。此外,服務業增長勢頭良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在加大,全年經濟增長仍能維持在合理區間運作。”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第30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部長級會議上表示,儘管房地産市場調整、環境污染治理和製造業增速放緩短期內對經濟增速産生一定影響,但隨著城鎮化推進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國經濟中長期將實現更可持續和更高品質的增長。周小川預計,全年GDP增速在7.5%左右。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中國經濟目前正處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一個關鍵階段,傳統的動力和新的動力正處在一種膠著的狀態。傳統動力的體量還是比較大,新的動力雖然代表新的經濟增長速度比較快,但體量還是比較小。”盛來運指出,“因此,在經濟運作中仍然體現出比較大的下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既要保持定力,繼續加大改革和結構調整,同時也要進行適度的預調、微調,力爭把經濟穩定在一個合理、合適的區間,為改革和結構調整創造穩定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