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百億美元協議實現“共贏”
- 發佈時間:2014-10-16 06:34:39 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王斌
適逢中意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第十個年頭,中國領導人日前踏訪義大利,兩國經貿關係駛入“快車道”。
中方表示,雙方要發揮互補優勢,加強在高端製造業、創意設計、航空航太等領域合作,擴大雙邊經貿規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金融領域合作,提升雙向投資水準,中國政府願繼續鼓勵本國企業擴大對意投資,希望意方給予更加全面完善的法律政策保障。
截至目前,中國對義大利的跨境並購額已達34.3億美元,義大利成為中國在歐洲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投資目的國,成為中國人投資歐洲的樂土。專家分析,相對低廉的人力成本與高品質的物流基礎設施,讓義大利成為中國投資者進軍歐洲的橋頭堡。
雙向投資和技術合作加強
由於種種原因,義大利人納齊斯不得不將其經營多年的咖啡館出售。這所位於米蘭大教堂的咖啡館,出售廣告挂到了一家叫做“賣給中國人”的網站上,希望將其出手給在義大利生活的中國人。
這只是這家網站上1.8萬個廣告其中之一。這家由義大利知名媒體集團創辦的網站,自2013年2月起幫助了許多資金緊缺的義大利企業家挑選合作夥伴,專門針對中國投資者推出廣告。
實際上,在義大利,無論是小企業主還是大型企業,都特別期待來自中國的投資。統計數字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對義大利的跨境並購額已達34.3億美元,義大利成為中國在歐洲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投資目的國。
今年6月,義大利總理倫齊率數十家企業組成的代表團訪華,呼籲中國投資者購買義大利公司的股份。僅在數周之後,義大利存貸款公司就宣佈,中國國家電網公司以21億歐元的價格收購該公司旗下能源網公司35%的股權。
7月,國家外匯管理局收購了義大利藍籌股上市公司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2%的股權;光明食品集團旗下子公司益民食品一廠于10月與義大利豐塔納家族達成協定,收購義大利橄欖油製造商Salov集團多數股權。
據義大利凱明迪律師事務所登記的數據顯示,從去年開始,就出現了大量有興趣投資義大利的客戶,今年的人數大約增長了50%。這樣的趨勢有望延續。
中國領導人訪問義大利期間,中意宣佈簽訂了價值100億美元的一組商業協議,涵蓋能源、航空、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但在兩國領導人眼裏,上述協議僅僅是一道“開胃菜”,將會開啟中意兩國未來更多合作的大門。這些協議從結構上看更多是雙向投資和技術、金融等領域合作,這表明中意合作已超越簡單的商品買賣關係,體現了雙方合作的高品質和高水準。
去年雙邊貿易額達433億美元
作為東西方文明的搖籃與傑出代表,中意兩國早在1970年就建立外交關係,兩國開展交流與合作具有先天優勢和深厚基礎。2004年5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對義大利進行正式訪問,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自此中意兩國關係發展迅速。
恰逢中意兩國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第10個年頭,中國總理走訪義大利,讓外界對中意兩國經貿合作充滿新期待。數據顯示,2013年中意兩國的雙邊貿易額達到433.3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了3.9%;今年前8個月,雙邊貿易額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0.9%。中意經貿合作駛入快車道。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成績是在歐洲大陸飽受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完成的。實際上,近兩年來,義大利被高達2.1萬億歐元的債務和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所困擾。今年以來,義大利的破産率再創新高,僅上半年就有超過8000家公司破産。
讓業界擔憂的是,歐元區經濟表現仍較疲弱,義大利恢復穩定增長尚需時日。不過,義大利政府主導的勞動力市場改革大刀闊斧,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強烈支援。國際評級機構穆迪15日也發佈,義大利加速改革的努力和財政形勢得到改善。
投資義大利助力中國轉型升級
實際上,國家層面簽署的上述系列協議將使中意兩國極其互補的産業結構獲得新的機會,使中意兩國實現“共贏”:中國通過投資、並購義大利企業,助力本國産業轉型升級;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中國也給義大利出口提供機會。
專家分析,中國正處在由“製造業大國”轉型升級為“製造業強國”的關鍵階段。作為製造業傳統強國,義大利在民用航空、汽車、醫藥等領域的成熟工藝技術可以為我國相關製造業帶來新的活力與發展動力。
另外,工業創意亦是實現産業升級的重要引擎。義大利的工業設計與創意實力舉世聞名,引入義大利工業創意中的可取之處對於我國製造業增強創新意識、集聚創新要素、轉變增長方式、引領産業向高端發展、加強品牌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和作用。
“義大利政府希望中國能夠更多投資、支援義大利企業。”義大利駐華大使白達寧表示,倫齊總理訪華期間,兩國政府制定的5個重點加強合作領域(環保、農業、可持續城鎮化、食藥衛生以及航空航太)是中國優先發展的領域,也是義大利有優勢、技術比較發達的領域。
更值得關注的是,義大利有望成為“一帶一路”聯繫非洲大陸與歐亞大陸的重要戰略支點。義大利投資促進署發佈的資訊顯示,義大利擁有相對低廉的人力成本與高品質的物流基礎設施,既是中國進入歐盟主要工業國的捷徑,同時也是通向擁有2.4億潛在消費群的地中海盆地、巴爾幹地區的天然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