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葉檀:央行還未降息原因何在

  • 發佈時間:2014-10-16 07: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相信央行官員承受了呼籲降息的沉重壓力。房價不漲就是跌,實體企業舉步維艱,資源産品跌跌不休,降息救市的呼聲不絕於耳。

  但央行行長周小川先生似乎並不認同。北京時間10月12日早間,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貨幣和金融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發言。談及貨幣政策時,他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以審慎的政策立場,開展信貸和宏觀審慎政策,來確保資金、信貸和社會融資的合理增長,同時將流動性維持在合理水準。

  什麼是合理水準?什麼是審慎立場?央行的行為可供參考,有助於各方找準真正的坐標,最近央行在定向寬鬆之餘,仍然按部就班進行正回購和逆回購。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平穩,大規模的寬鬆並未到來。

  事實上,央行也許認為“去杠桿”才能加快實體經濟改革。10月11日,新任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中國經濟出現硬著陸的可能性非常低,大規模的刺激政策並不會在每次經濟增速放緩時出現,這是外界需要認識的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之一。

  如以往分析,央行心中有底是因為儘管經濟增速放緩,但目前中國的就業狀況依然穩定。馬駿牽頭的研究團隊最近所做的一項研究表明,服務業佔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重每上升一個百分點,所創造的城鎮就業崗位就可以抵消中國經濟增長減速0.4個百分點造成的就業崗位損失。過去幾年,中國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平均每年約增加1個百分點以上,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説,今年前8個月中國已實現城鎮新增就業崗位約1000萬個,這是中國政府冷靜對待經濟增速放緩至7%附近的原因。而去年消費對GDP的增長貢獻率已經達到50%,經濟結構調整初現成果,央行不可能注水斷送改革進程。

  馬駿明確指出,房地産、部分國有企業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杠桿已經過高,對這些領域的進一步放貸應該予以避免。未來即使出現經濟下行,也將以定向降準為主,而不是普遍放水。

  周小川在國際會議上的發言遙相呼應,財政系統、國有企業以及金融機構的改革將持續進行,城鎮化和戶籍改革將按計劃進行。周小川強調,通過平衡改革、結構調整和支援增長穩定性這幾者的關係,中國經濟將繼續為國際貨幣穩定做出貢獻。

  看來央行由一些觀念相投的市場派組合在一起,下決心以審慎的貨幣政策推進改革,大規模的貨幣注水對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抑制過剩産能有害無益。除非中國經濟增速出現失速下滑,否則,別指望看到貨幣盛況。

  改革到深水區,實體經濟需要突破地方保護主義限制,財稅等方面的改革必不可少。證券等市場對於實體企業的兼併重組給予了大力支援,未來還有城鎮化所釋放的消費能力,新經濟所帶來的效率提升,無論如何,中國經濟不可能沿著地方惡性競爭為主、千篇一律為出口進行配套的重化工業之路繼續下去。

  當然,並不是所有經濟學家都有相同認識。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師范劍平先生提及降息,表示世界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都主要盯住CPI,同時還參考PPI和資産價格,資産價格主要是房價。去年我國CPI平穩、PPI明顯回落、房價居高不下,參考CPI就沒必要調整,看PPI就應該降息,看房價就應該加息,綜合考慮後,我們的決策是不加息也不降息。今年PPI下降的幅度加大,CPI漲幅比去年縮小,房價也開始掉頭向下了,我們降息的條件在逐步成熟,或可選擇定向降息,將來如果房價、CPI、PPI都下降就存在全面降息的條件。

  一些分析師則強調目前必須全面降息,才能避免經濟長期低迷泥潭,一旦國內投資被抑制,中國經濟會陷入日本式迴圈。目前這一觀點並未成為共識,改革與城鎮化是未來主線。

  從改革角度出發,並購重組、鼓勵創業、抑制地方主義、鼓勵民間金融形式、鼓勵金融衍生品發展彌補資金流動性不足等,將成為近幾年的主導方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