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車頭”熄火:誰來救市
- 發佈時間:2014-10-15 10:42:00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王斌
千呼萬喚間,歐洲央行放開了量化寬鬆的閘口;翹首企盼時,歐洲經濟卻沒能同樣被放過。“屢次降息+承諾的資産購買”,一套組合拳下來,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不僅沒能如願看到經濟重回復蘇通道之景,而且還面臨著“火車頭”德國熄火、歐元區經濟動能幾近全失的最壞局面,此前一直敦促歐央行執行全面量化寬鬆的市場呼聲也有所減弱,似乎開始懷疑歐版量化寬鬆政策的有效性。
此情此景下,不禁想問,如今誰能救歐洲?
“車頭”熄火
即便在債務問題最嚴重的時候,歐元區仍有德國這個“領頭羊”點燃著“希望之光”。而今,眼看著重債國一個個“上岸”,“火車頭”反而熄火,任由歐洲經濟在復蘇通道口停滯不前。
數據顯示,8月份德國出口額萎縮5.8%,創2009年1月以來最大跌幅。8月季調後工業産出月率大幅下跌,為5年半最糟糕表現。8月德國製造業訂單大跌5.7%,跌幅創下2009年以來之最。
“年初開始的歐元區復蘇進程已經中斷。”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所長王朔直言,以德國為代表的等歐元區經濟增長髮動機“熄火”是造成歐元復蘇中斷的主要原因。
至於德國本身,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部副主任劉華芹認為,對於債務危機後,主要依靠出口提振帶動復蘇的歐元區經濟來説,烏克蘭危機帶來的掣肘效應其實早已顯現,經濟領頭羊德國的低迷表現就與烏克蘭危機脫不了干系。
在此背景下,儘管德拉吉再度挺身而出,表示願意于現有基礎上出臺更多寬鬆貨幣政策應對歐元區通脹過低風險,但也未能改變歐洲經濟頹勢。
王朔認為,歐元區其實“不差錢”。他指出,歐元區大部分資金都集中在銀行和國債市場,“出不去”也“不想出去”。由於歐元區增長前景不確定,商業銀行對風險評估更加謹慎,企業發展難以拿到資金,拿不到資金,生産困難,沒有增長,歐元區復蘇更加疲軟,這是一個惡迴圈。
此前,市場希望通過量化寬鬆刺激銀行放出資金,但面對疲軟的經濟和消費,企業擴大本土生産投資的意願又怎能強烈?“銀行願意給,企業還不願意要呢。”王朔説,大量的資金仍囤積在銀行,刺激流出的資金也進入了海外投資、收益更穩定的國債市場,而非實體經濟的增長。
歐央行的數據顯示,歐元區9月份通脹率為0.3%,降至5年來低位,遠低於歐洲央行為維持物價穩定所設定的接近2%的警戒線。同時,歐洲股市遭遇全線重挫。截至周10月10日收盤,德國和法國股市收盤均觸及自去年10月以來的近一年新低;英國股市則更是創出自2013年7月以來的低位。
東風可借?
歐洲還有救嗎?
王朔認為,“要想歐元區重新回到去年年底展現的順利復蘇通道,一方面需要解決烏克蘭帶來的地緣政治問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歐元區內各國要儘快完成結構性改革工作,依靠貨幣工具終是‘治標之策’”。
不過,結構改革問題自債務危機爆發以來,歐元區國家就一直在做,目前仍是發展癥結,説明結構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想見到療效就更不是朝夕之功,歐元區國家也深諳此道,愈發顯現借外力度危機的趨勢,比如,向東看。
10月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開啟了其歐洲之行,德國和義大利都在其此次出訪的行程單上。據統計,此次是李克強任總理以來的第六次出訪,也是其任內第二次訪問德國。
頻繁的互動顯示了中國夥伴對歐元區國家的重要性。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部研究院姚鈴強調,對於歐洲來説,中國意味著巨大的市場和需求,同時也是主要的投資來源之一,而中國也用金融危機後一度亮眼的增長證明了自身的實力。在當下這個特殊的階段,更深一步推動中歐合作,有利於歐洲經濟復蘇,同時,歐洲也是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來源,是中國資本“走出去”的重要市場和平臺。
據最新消息顯示,截至發稿前,在中德總理見證下,兩國已簽署了總額為181億美元的雙邊貿易與相互投資及技術合作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