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規範化規模化是我國廢紙回收行業發展必由之路

  • 發佈時間:2014-09-29 13: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沈則瑾  責任編輯:曹慧敏

   9月下旬第三屆中國國際廢紙利用大會在上海舉辦,2013年起我國廢紙行業整體發展趨緩,廢紙利用量大幅下降,市場廢紙需求量、廢紙回收率及未來增長空間、海外廢紙供應與採購成了共同話題,結成戰略聯盟,走規範化、規模化、差異化發展之路也達成了基本共識。

  近10年來我國廢紙回收量增長了2倍,廢紙漿的利用已成為支撐我國紙産品産量增長的重要因素。我國廢紙需求主要由國外和國內兩個供給來滿足,2013年進口廢紙3007萬噸,佔我國廢紙消耗總量的40%,美國、日本和歐盟是主要進口國。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2013年我國廢紙利用量大幅下降既有宏觀經濟下調,消費方式轉變的原因,出口下降帶來包裝紙需求下降,內需不足造成文化用紙需求連年下降,也有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制約,抑制投資,綠色發展,低碳發展;造紙行業産能過剩、減産、關停;降低資源能源消耗的總量要求。而經營成本高、利潤低、逼迫企業轉型;秩序混亂、大企業缺位是行業自身的原因。

  與此同時,2013年至2014年廢紙行業發生了很多政策事件。商務部頒布《廢紙分類等級規範》,2014年12月1日起實施;工信部啟動《廢紙分揀加工行業經營管理規範》制定工作;財政部就廢紙列入可減免增值稅的産品目錄進行意見徵求;環保部就《進口廢物管理目錄》和審批權改革辦法徵求意見,將廢紙調整為限制進口類商品。審批權下放到省環保部門,新增《進口廢紙環境保護管理要求》。

  市場和政策雙重作用導致國內廢紙回收市場的格局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國有回收企業逐步退出分揀加工環節的經營,向供應鏈金融或其他服務領域轉型;越來越多的造紙廠與大型回收企業結成戰略同盟,簽訂長期供貨協議,規避價格和品質風險;大型回收企業轉向機構産廢的回收和加工,優質廢紙向大企業集中;新的交易模式和交易平臺初見端倪,資金流向、物流模式、貿易規則面臨新的調整。

  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廢紙分會秘書長唐艷菊認為國內廢紙市場的頑疾主要有:

  大企業缺位,市場集中度低,對於行業主體的個體經營者缺乏有效的監管,導致市場長期無序;行業缺乏統一的品質標準,交易成本過高,質檢環節不規範不透明,導致品質難以提高;回收、分揀、加工、資金支付、發票開具各成一體,多年的回收體系建設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體系和秩序尚未形成;市場長期處於散亂狀態,政策找不到落腳點,造成惡性迴圈。

  唐艷菊認為國內廢紙市場自救的路徑有四:

  規範化發展。推行廢紙分類等級行業標準,制定打包廠經營管理規範,明確監管部門和監管辦法,建立淘汰機制、行業黑名單,規範稅收管理;

  規模化發展。建立2-3家大型廢紙交易中心、15家區域或全國性回收加工企業,每個500萬人口城市佈局10家中等規模回收加工企業,逐步淘汰每月500噸以下小微打包廠。

  差異化發展。做高等級廢紙,使産品差異化;建物流交易中心、交易所和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使模式差異化;資金、倉儲、擔保、資訊、物流和質檢等服務也要實現差異化。

  結成戰略同盟。産廢企業、回收企業和打包廠結成採購同盟,造紙廠和打包廠建立長期穩定合作,一致行動,推行統一品質標準和定價原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