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廢紙回收價“腰斬”

  • 發佈時間:2014-08-25 06:34:40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顏偉傑 實習生 王鵬傑

  “攢了半年的廢報紙,只換來不到30元。”杭州體東社區的吳先生,等了好幾個星期,才在小區裏遇到了收廢品的商販,但一斤三角五分的廢紙回收價格,讓他頗有些心涼。

  現在廢品回收的整體行情都不好,一直在跌。杭州下城區一家申奇廢品回收店內,來自湖南的鄭師傅告訴記者,從去年開始,廢紙回收的價格就一路下跌。而隨著收購價格回落,廢紙回收行業正面臨近年來最慘澹的行情。

  價格低迷

  這麼長時間的低迷,難得一見。鄭師傅説,他來杭州做廢品回收生意已經第八個年頭,眼下的行情,大概只有2008年金融危機時能夠相比。

  鄭師傅告訴記者,他們這個回收站,今年賣出去的廢紙價格每斤僅為五角五分,而前兩年最高的時候曾賣到過九角八分,價格幾乎跌去一半,“這幾個月價格雖然穩定了一些,但似乎沒有回暖的跡象。”

  價格下來後,回收站門前變得門可羅雀。鄭師傅説,以前行情好的時候,送來的貨每天都堆到馬路邊,總有十幾噸的回收量,而廢品收購站的員工還有每噸10元左右的提成,雖然活多辛苦些,但每個月也有幾千塊錢的收入,如今行情不好了,許多員工連基本開銷都支撐不了。

  對廢紙回收價格更為敏感的商販,興致則更加低落。剛剛回收了吳先生家舊報紙的小哥向記者透露,自己從住戶那邊回收的價格多是三角七分、三角八分,拉到幾公里外的廢品回收站才賣四角一分、四角兩分一斤,忙活了半天也沒賺到兩三元錢,根本沒什麼動力。

  走街串巷的“破爛王”們不見了,回收廢品的收購站點也越來越少。鄭師傅告訴記者,以前他的回收站附近還有兩個回收站點,現在這兩個站點已經沒有了。“如果不是為了幫老闆看著攤子,少了將近一半的收入,我早不想幹了。”鄭師傅説。

  無奈轉行

  “兩百十五斤,給你90塊錢。”等了半天,鄭師傅終於等來一個生意,一位黝黑的胖大姐拉著滿滿一三輪車的廢紙板來到了鄭師傅的回收站。

  “現在隨便出去做個小工,一天最少掙上百十元錢。我們這麼多廢紙是挨家挨戶收回來,一天也賺不了幾十塊錢。”胖大姐嘟囔道。

  鄭師傅依然不讓步,把貨物捆好扔到一輛還空著一半的貨車上。他説,他們只能盼望市場早點回暖。“現在也不敢囤貨,只能收貨後趕緊賣出去,就怕價格會被壓得更低。而以前行情還好的時候,還能囤點貨等價格提高再賣出去。”

  胖大姐告訴記者,自己算是在這片圈子裏做這行最久的了,身邊有些老鄉已經轉行去打工,像她這樣沒什麼文化的只好堅持著“混混日子”,但是過幾個月如果還是這種行情,自己也只能回老家種地去了。

  下跌“隱情”

  杭州市區的廢紙,大多運往了富陽的幾百家造紙廠。據不少回收站的老闆稱,廢紙價格低,是因為造紙廠銷路不暢,庫存積壓。

  廢紙收購,與紙業生産、包裝等行業緊密相關。據了解,廢紙大多送到造紙廠和紙箱廠打碎成紙漿後做紙箱之類,因此,廢紙回收行業也間接地聯繫著服裝、物流等産業的冷暖。廢紙收購價大幅下跌,或許意味著這些産業也面臨“轉型”或者調整。

  “造紙廠銷路不暢,和市場的需求量減少的確有很大關係。”富陽市造紙行業協會秘書長董良興説,以前,富陽的再生紙張大多被做成包裝紙和包裝袋,向溫州、義烏的工廠供貨。“因為廠家的需求量下降了,包裝紙自然用得就少。”

  “原本中秋之後,是廢紙行情回升的一個契機。”董良興解釋,因為下半年臨近,各類包裝紙的需求漸次釋放,但眼下,這波行情似乎並沒能出現。另外,現在處於經濟轉型時期,不少産能落後的企業遭遇淘汰,比如污水處理不達標的造紙廠紛紛關閉,這也給上游廢品回收帶來較大影響。

  2005年起,富陽共實施了6輪造紙行業整治提升工作。造紙企業從鼎盛時期的460余家減少到了目前的170余家,“到現在為止,這些留下來的企業的産能也並沒有完全釋放。”董良興介紹説,富陽最大的造紙企業富春江集團、正大控股等公司目前仍花費了大量精力用於改進生産設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