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庸之道

  • 發佈時間:2014-09-26 03:22: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金攀文  責任編輯:姚慧婷

  中國8月份經濟數據公佈後,《華爾街日報》援引數位機構經濟學家的話稱,數據“震驚”、“令人意外”、“中國經濟迅速喪失動力”。也有國際投行的分析報告認為,目前趨勢一旦確立,或意味著中國經濟已經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歧途。從這一觀點出發,悲觀者往往建議決策者應加大政策刺激力度。

  中國經濟過去多年超預期增長,投資者和輿論對經濟表現高於預期已習以為常,而對低於預期則經驗不足,容易反應過度。隨著中國經濟規模日趨龐大,增速逐步放緩原本就是題中應有之意。不過,目前看,已經習慣了長期高增長的投資者、分析師、觀察家、媒體輿論要完全適應“新常態”仍需時間。

  而對中國決策者來説,要引領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則需堅持“政策定力”,不因短期波動而輕易改變經濟已進入“換擋期”的基本判斷。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時再次強調了“區間調控”的基本思路,強調只要就業充分,經濟增速高一點、低一點都屬合理區間。

  和過於悲觀的心態相比,過於樂觀者的“一廂情願”心態同樣危險,尤其是認定經濟回落沒有風險,為推進中國經濟改革和轉型,宏觀政策只能緊不能松。這種觀念來自於對“四萬億”的反思,但也矯枉過正地將一切支援增長的宏觀調控政策都貼上“刺激”標簽,並視為對改革的背離,也易誤入歧途。

  宏觀政策調控不可能是“單行道”,對宏觀經濟進行適度的“雙向”調控,是確保改革目標得以完成的根本保證。不走“強刺激”的老路、中國經濟“向改革要動力”,並不意味徹底放棄促進增長的宏觀調控措施,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棄合理政策工具。事實上,中國決策層的“定向調控”措施已效果初現。

  環視全球,在經濟下行壓力過大之際出臺穩增長的政策和推進中長期改革並不衝突。美國經濟復蘇強勁,但美聯儲仍在執行超低利率政策;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歐洲也正執行刺激經濟的“負利率”政策。

  改革是中長期任務,而宏觀調控則要關注經濟的短期波動,兩者的週期並不完全匹配。因此,認為只要推進改革,中國就應回避提高增速的宏觀政策的觀點,也有將短長兩種不同週期混談之嫌。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際,既不應過度悲觀導致喪失“政策定力”,也不應過度樂觀導致宏觀調控“自廢武功”;既應對經濟增速區間有更大寬容度,也應對宏觀政策調整有更強理解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