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動用行政力量救樓市是"瞎折騰"
- 發佈時間:2014-09-12 09:08:0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孫業文
當前我國房地産市場的波動,是市場力量和經濟規律在發生作用,是行業必然經歷的過程。只要這種波動沒有脫離合理區間,非但不是壞事,還有助於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急於運用行政力量“救市”、“托市”是不必要的,還容易成為事實上的“瞎折騰”
據統計,除北京、上海、深圳等少數城市,我國多數地方已全面取消樓市“限購”。同時,更有一些城市出臺財稅優惠、土地出讓金返還等政策,希望借此維持樓市紅火。如果説,取消“限購”尚屬合理應對,那麼出臺所謂“優惠政策”已是明顯的“救市”、“托市”之舉,是否必要,值得討論。
去年以來,我國房地産市場出現投資增速下滑、銷售量價齊跌、土地拍賣流標、房屋庫存增加等現象。面對市場“趨冷”走勢,一些地方政府十分擔心,一旦房價出現“斷崖式”下跌,將嚴重影響宏觀經濟穩定。這種心情可以理解。畢竟,房地産業牽涉面廣,既是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地方財政的重要來源,還是金融擴張的杠桿依託,關係民生和社會穩定。
對房地産市場的趨勢性變化高度警惕,並儲備調控手段確有必要。但如果房地産市場稍有波動,就匆忙出手,急於運用行政力量“救市”、“托市”,則是不必要的。
首先,期望房地産投資繼續超高速增長,既不現實也無必要。2013年,房地産投資額佔我國GDP總額約16%,佔固定資産投資20%以上。今年上半年,房地産對個別省份投資拉動甚至達到50%。在當前形勢下,繼續設法維持這種高位,不僅難度極大,還可能最終導致房地産投資這根弦被“崩斷”。其次,目前的市場調整並非“斷崖式”下跌,而是因經濟形勢和供需關係變化導致的合理波動。這一點從當前房價整體波動幅度不大、銷售面積仍處歷史高位等數據中就能看出。在我國每年增加近1個百分點的城鎮化率和住房需求升級背景下,房地産市場總體需求依然強勁。再次,房地産業也急需一場市場調整,引導行業利潤合理回歸。多年來,地産業過高的利潤率廣受詬病。大量地産企業只要能拿到地就可獲取暴利,這樣的局面極不合理。未來,部分沒有核心競爭力的房地産企業被淘汰、兼併或重組,有利於提升行業集中度,推動市場更加健康發展。
總之,當前我國房地産市場的波動,是市場力量和經濟規律在發生作用,是行業必然經歷的過程。只要這種波動沒有脫離合理區間,非但不是壞事,還有助於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對此,一定要有清醒認識。指望以行政調控之力阻止甚至扭轉市場趨勢,即便短期會有一定效果,長期也難以為繼。
我國房地産市場十分複雜。十幾年來的發展證明,決定我國房價水準的因素,包括供求關係、城鎮化速度、貨幣政策、財稅體制、土地制度,以及收入分配、居民投資渠道等各種原因。特大城市和二、三、四線城市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因此,房地産調控難度很大,必須謹慎出手。出臺任何措施前,都要進行充分論證。過於頻繁而短期的行政調控,不利於市場形成準確預期,還會加劇政策目標和市場運作的裂痕,最終成為事實上的“瞎折騰”。
當然,這並不是説地方政府對樓市變化要無動於衷,而是要樹立調控的底線思維和上限思維。要更多依靠市場之力,著眼建立長效機制,著眼長期供需關係平衡,做好政府該做的事。
一方面,繼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棚戶區改造等民生工程力度,擴大中小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設比例,增加市場有效供給;另一方面,繼續優化土地、財稅、金融等相關政策,推進土地“招拍挂”制度、房地産稅和不動産登記制度改革等,降低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過度依賴,為房地産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