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給中國結構性改革多些耐心

  • 發佈時間:2014-09-04 21:13:28  來源:新華網  作者:傅雲威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8月匯豐及官方製造業PMI雙雙回落,高盛、美銀美林等外資投行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正在放緩,還預期中國政府將出臺更多刺激措施支撐增長。

  中國經濟正在放緩,這是事實。但據此預言中國政府將出臺更多刺激措施,這説明外資行低估了中國政府的改革決心,也説明某些人有意無意忽略了中國經濟放緩的複雜性和癥結。

  外資投行所謂的刺激措施根本不可能成為中國決策層倚重的法寶。因為依靠短期刺激非但無益於解決根本問題,還可能惡化信貸錯配、産能過剩等問題,沖淡業已取得的調結構成果。

  當前,中國改革已行至深水區,部分外媒認為中國經濟目前所面臨的顯著挑戰在於,生産率下滑,結構性改革亟待破題。

  摩根大通近期通過增量資本産出率(即每單位産出所需的資本投資額)分析發現,中國的增量資本産出率從2006年的2.9升至2013年的6.6。這表明,2013年生産同樣的每單位産出,需付出較2006年兩倍以上的資本投資。

  誠如分析人士所言,中國人工、能源、信貸和房地産成本上漲、過度投資、産能過剩、國企效率不高等因素均對生産率提升構成挑戰。

  中國決策層對這種風險顯然有著清醒的認識。中國新一屆政府履新以來,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快推進供給端的結構性改革,包括簡政放權,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開放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減少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以及資源産品和金融産品的價格改革(包括利率和匯率)等。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認為,相關改革措施有助於恢復勞動生産率,提高企業部門的利潤率,幫助解決信貸擴張時期累計的信貸失衡問題。

  事實上,在相關經濟指標趨冷的表像下,中國經濟結構正悄然發生質變。國家統計局報告顯示,8月份包括通用設備製造、專用設備以及通訊、電腦和其他電器設備等高端製造業PMI指數普遍好於今年整體PMI指數;而鋼鐵等行業的PMI因産能過剩而持續表現不佳。

  這説明,改革不是無痛的。改革與增長不是簡單的正相關。改革會犧牲短期增長,調整增長模式,造成不同行業冷熱不均、分野加劇,導致相關經濟指標放緩。這不是壞事,反而説明調結構有決心,有實效。

  從世界經濟改革發展規律看,在多領域改革同時推進之際,難免出現所謂改革效果期限錯配問題。就是説,舊有增長點受到抑制的同時,新的增長點沒有及時形成,導致“青黃不接”現象。

  對此,澳大利亞經濟學家郭生祥指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形成多領域改革合力顯然需要時間,決策者要為不同領域、不同性質、不同層次的改革梳理出先後順序,設計好承接關係,只有這樣才能使政策組合效益最大化。

  他指出,中國的經濟體量巨大,城鄉二元結構明顯,地區間差異懸殊,這決定了中國現階段改革異常艱難、複雜。當中國決心用改革而非刺激手段拉動增長時,外界需對中國改革抱有耐心。

  中國經濟的未來,取決於全要素生産率的提升,即寄託于技術創新、組織創新、管理創新。為此,改革者必須突破既得利益者阻撓,破除固有體制慣性與惰性,用成熟的制度安排管控政府支配資源的衝動,真正讓市場潮汐發揮決定性作用,淘洗出市場主體的無窮創造力,為中國經濟開闢最大的騰挪空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