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戶籍制度改革增強中國經濟增長動能

  • 發佈時間:2014-08-12 19:25:0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8月12日電(記者楊丁淼 王建華)江西宜春的余建國從20多歲起離鄉務工,“漂”了10多年後,他終於把家安在了安徽銅陵。

  是一張薄薄的“居民證”促成余建國做出了這個厚重的決定。

  2011年銅陵市開始進行戶籍制度改革,成為安徽“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

  截至目前,銅陵全市74萬戶籍人口已全部登記為“銅陵市居民戶口”。

  這種改變絕非以統一的“居民證”替換區別城鄉戶籍的戶口簿那麼簡單,更是教育、醫療、養老等附著在戶口上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待遇的平等。

  2004年余建國帶著兩個孩子來銅陵做生意,為了兒子入學,他四處托關係還得繳納一筆不菲的借讀費;小女兒患上腎炎後,為了享受原戶籍所在地醫保,往返路費和醫療費加在一起花了1萬多元。

  如今,因為獲得了居住證,余建國一家和銅陵市居民開始享受著同等待遇。

  越來越多的人和余建國一樣,為銅陵的戶籍改革所吸引,這也為原本人口就少的銅陵提供了穩定的勞動力供給,成為提振經濟的關鍵因素。

  在全國性的經濟下行壓力之下,作為典型資源枯竭型城市的銅陵,始終穩居安徽省每人平均GDP首位,並保持著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的經濟增速。

  中國國務院近期公佈《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標誌著戶籍制度改革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傳統的城鄉分隔二元戶籍制度將被終結。

  分析人士表示,戶籍制度改革是實現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重要一環,將成為激發中國經濟新一輪改革紅利的關鍵抓手。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其重要表現之一是要素的自由流動與優化配置。

  眾所週知,中國現行的城鄉分隔戶籍管理制度,是産生不均等公共服務的重要根源。長期以來,一紙戶口簿之差,讓城市居民享有相對優質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也更容易獲得良好就業、晉陞機會和衛生、健康保障。

  《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將建立與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相適應的教育、衛生計生、就業、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統計制度。

  “這次戶籍制度改革,就是要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讓在城鎮就業居住的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暫時沒有落戶的,能夠逐步享受當地的基本公共服務,這是一個重要的目標。”中國公安部副部長黃明説。

  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無疑需要政府付出極大的經濟成本,但也有相當大的經濟紅利,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消費規模擴大的硬貢獻,以及人力資本優化及再配置釋放的新一輪人口紅利軟貢獻。

  “一億農民工進城,意味著需要更多的交通、電力和燃氣等基礎設施,這將創造大量投資需求和就業機會,也有助於化解鋼鐵、水泥等行業的産能過剩。”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丁元竹説。

  政府研究機構的報告説,2001年到2011年的十年間,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會拉動中國投資增長3.7個百分點,消費增長1.8個百分點。

  從2012年起,中國經濟增長率已經從兩位數或接近兩位數的高速階段轉入8%以內的中高速階段,這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速度換檔”。中國啟動全面深化改革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速度也將相應加快,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無疑將為經濟增長增加動能。據金融投資機構東方證券測算,2014年到2020年,戶籍改革的推進對GDP增速的拉動平均每年達1%左右,對GDP總體貢獻率將達5%。

  傳統的城鄉二元分割體制牽涉的城鎮福利、社會保障和土地利益等,導致過去30多年,長期進城務工的農民在生活習慣、消費模式上都未能真正轉變為市民模式。

  “未來6年如果把這8%的新增城鎮人口加進來,那將進一步釋放出達3億左右人口的消費潛力。”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表示。

  城市人口聚居為規模化工業生産乃至未來的規模化農業生産創造條件,主要發達國家的農業産業化之路無不發軔於此,戶籍制度改革可以明顯緩解勞動力緊張問題,通過降低社會勞動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拉長人口紅利期。

  中央財經大學民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壯説,人口流動能夠提供的不僅僅是“廉價”的勞動力,更是智慧和創新能力的流動,最終實現人才的聚集和産業的聚集,從而為工業化、資訊化提供強大動力。

  戶籍制度改革也是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兩條腿同時邁進的催化劑,它析出農業人口,加快農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生産,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又反過來為城鎮提供日益增長的生産和生活原料,保證城鎮化穩步健康進行。

  隨著戶籍改革的深入,城市將逐漸成為經濟、社會和政治活動中心,但中國應該在此過程注意避免“拉美化”。上世紀60年代,拉美地區的城市化率就達到了50%,但發展卻相對緩慢,飽受“無序城市化”和“中等收入陷阱”的困擾。

  經濟學家成思危説,中國必須認真吸取拉美教訓,全力提高勞動生産率,將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合理有序地轉移到城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