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人口紅利衰減 中國製造加速向智慧科技轉型

  • 發佈時間:2014-09-04 20:05:40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炳坤 汪偉  責任編輯:王斌

  “過去兩年企業員工人數裁減了三分之一,但工資總額卻增加了20%。我想找一條智慧生産線,降低人工成本。”3日,在13屆中國國際裝備製造業博覽會上,瀋陽的一家電子公司負責人周鵬四處打聽。

  在這次展會上,許多慕名而來製造企業都有類似打算。國內日漸升高的勞動力價格,正倒逼裝備製造企業加速採用智慧科技。

  “前幾年長三角、珠三角製造業鬧‘用工荒’時,工業機器人産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前來參展的安川首鋼機器人有限公司銷售部負責人王力勇對企業這幾年的境遇變化記憶猶新。

  1996年這家企業成立之初,業務員去工廠推銷經常吃“閉門羹”,因為相比靠工人操作的傳統機床,當時很多工廠覺得使用機器人太貴、太麻煩了,簡直是“天方夜譚”。“而今隨著需求越來越旺,不少企業已經主動到府跟我們談合作了。”他説。

  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近3.7萬台,約佔全球銷量的五分之一,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而在應用領域上,機器人已經從原先的高溫高壓、有毒有害等特殊環境,拓寬到汽車及零部件製造,電子、機械加工,模具生産等行業。

  生産模式向智慧科技轉型的同時,中國製造的産品方向也變得更加智慧化。浙江大學教授應放天舉例説,30年前誰家有一台電飯煲已經很時尚了,可現在誰家沒有帶定時、預約、控制軟硬度功能的智慧電飯煲,就已經out了。“因為人變得越來越‘懶’,越來越需要‘高智商’工業品為我們提供優質服務了。”

  除生産加工類企業外,在深受“用工荒”困擾的生活服務、社會管理等領域,智慧科技的應用也開始增多。衣服會“告訴”洗衣機對顏色和水溫的要求,公文包會“提醒”主人忘帶了什麼東西……在展會現場,很多高端製造企業已經談起了對物聯網技術的暢想。

  “如果説網際網路實現了資訊之間的傳遞,物聯網則做到了物體與物體之間的智慧連接。”東北大學資訊學院副院長吳成東説,物聯網大範圍使用後,人類很多生産、生活過程有望不再需要人工監測、判斷和控制。比如智慧交通系統,道路信號會根據排隊車輛的多少,自動調節紅綠燈的長短。

  國家早在2011年12月就印發了《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將加大財稅支援力度,增加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規模,加大産業化專項等對物聯網的投入比重,鼓勵民資、外資投入物聯網領域等,提出到2015年初步完成産業體系構建的目標。專家指出,物聯網的重點領域主要涉及智慧工業、智慧農業、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電網、智慧環保、智慧安防、智慧醫療和智慧家居等方面。

  中國製造業的智慧化轉型趨勢,也將一個問題擺在了人們面前:智慧科技來了,人往哪去?早在2011年富士康公司宣佈百萬機器人計劃時,就有人擔心機器人會不會取代打工者,就業會不會受到影響。

  “其實勞動者完全不必擔心。畢竟智慧科技只會輔助和服務人類,而非替代人類。”人力資源專家曹晶荔説,用智慧科技將人類從簡單勞動中解放出來,是為了讓人有更多閒暇和精力去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提高自身的文明和修養,並在此基礎上去做更富挑戰性和創造性的工作,最大限度激發自身潛能。

  仍以裝備製造業為例,應放天説,人工從生産線上替換下來後,應該更多地去從事産品研發、設計,售後服務、品牌運營等工作,實現中國製造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