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GDP考核不能一棄了之?

  • 發佈時間:2014-08-28 10:09: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賈 文  責任編輯:王斌

  關於全國70多個縣市取消GDP考核一事,媒體和公眾發出由衷的歡呼。對GDP不再頂禮膜拜無疑是發展理念上的巨大進步。但是,輿論數年來對GDP的持續批評,令GDP在民眾心目中被妖魔化,取消GDP考核的新聞一齣,就有人鼓噪該將GDP徹底逐出政績考核體系。判斷這種想法到底是否恰當,需要從GDP最原始的內涵説起。

  GDP是國內生産總值的簡稱,代表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期間所創造的經濟總量有多大。如果把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比成做蛋糕,GDP代表的是做出的蛋糕有多大。

  經濟發展這塊蛋糕,要會切,更要會做。如果蛋糕做不出來,切蛋糕無疑是一句空話;即使蛋糕做了出來,但做得太小,切起來的難度自然也要大得多。沒有GDP的增長,就不可能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大學畢業生等就業困難群體創造充足的就業機會。沒有GDP的增長,國家就難以通過稅收等方式籌集到足夠的財政收入,並將其用於文教科衛等民生支出。沒有充足的GDP作為堅強的後盾,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就沒有足夠的資金研製航母和戰機。可以毫不誇張地説,GDP不是萬能的,沒有GDP是萬萬不能的。

  GDP是一個中性的經濟統計學概念,為何招致公眾大規模的批判和反感?問題並不在指標本身。全球兩百多個國家,沒有哪個不統計發佈自己的GDP。在我國,GDP的問題顯然是出在政績考核環節。一方面,GDP數據的核算和上報不夠規範,弄虛作假問題不易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基於GDP指標的政績考核體系本身過於機械僵化,缺乏科學性,難以形成良性的激勵機制。

  用GDP考核地方官員,就像用考試成績評價學生。評價機制要有效發揮作用,基本的底線是嚴格監考並有效遏製作弊現象。用GDP考核官員同樣也存在如何避免作弊造假的問題。與其過度批判GDP,不如在防止統計指標造假上多下一些工夫。

  首先,應避免機械設定考核標準,避免GDP數據的機械對比。不同的地區,由於歷史、資源稟賦不同,要求其實現多少GDP,應當因地制宜。

  既要考核GDP大小,又要考核與GDP 獲取密切相關的經濟和社會代價。考核GDP決不能只看GDP本身,還要看取得一個單位GDP所付出的代價,如單位GDP所對應的能耗、碳排放和犯罪率等。

  需密切關注GDP的來源和影響。兩個地區GDP總量即使完全相同,但如果來源不同,官員的政績有可能存在明顯差異。如果一個地區GDP絕大多數來自土地出讓和房地産業,而另一個地區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智慧財産權,後者的狀況應明顯優於前者。同樣,假設兩個項目創造的GDP完全相同,但一個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可以更好地促進當地産業升級,則該項目優於另一項目。

  在政績考核中,GDP只是一項指標、一個工具而已。能否取得更好的效果關鍵取決於工具的正確使用。只要改進考核方式,把它用好,GDP依然大有可為。▲(作者是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