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葉檀:國産汽車品牌為何扶不起

  • 發佈時間:2014-08-12 07:5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葉檀  責任編輯:王斌

  汽車業反壟斷調查這枚硬幣的背面,是國産品牌汽車市場份額連年下滑、國外知名品牌車市場份額鞏固的尷尬處境。

  8月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2014年7月數據,自主品牌乘用車、轎車市場份額同比雙雙“十一連降”,分別降至34.6%和17.7%,自主品牌轎車市場份額首度跌破20%,創下2009年以來月度最低。近年來,自主品牌車市場佔有率呈現逐年下滑態勢。統計數據顯示,2010~2013年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份額分別為33.8%、31.3%、30.8%、29.9%。而國外品牌汽車市場佔有率逐年上升。以歐係、美係、韓係為例,歐係市場份額從2009年的20.8%升至今年上半年的29.3%,美係從2009年的11.2%升至14.8%,韓係從2010年的9.2%升至10.4%。

  反壟斷是為了維護市場公平的競爭環境,國內汽車廠商趁早打消反壟斷驅逐洋品牌的念頭。

  由於充分的市場競爭,目前國外高端品牌的4S店在銷售這一塊已無暴利可圖,行業向平均利潤率回歸。汽車行業資深專家鐘師表示,隨著市場競爭加劇,大部分廠商現在所預留的利潤率已經非常低。這與筆者剛從4S店打聽到情況的一模一樣。

  中國豪車價格之所以高,首先高在稅費。豪車價格是到岸價、稅費與商業利潤的加總。媒體披露,一輛寶馬650iGranCoupe,美國售價9.1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6.22萬元,在中國市場的售價高達200.5萬元,是美國售價的3.5倍。價格構成中稅費佔了一大塊,加上稅費大約比國外同類車貴60%左右。按照中國加入WTO時承諾,2015取消進口車關稅,到時國産車的日子不會比現在更好過。

  在豪車銷量井噴時期,豪華品牌車具有巨大溢價,目前的豪華車競爭在國外幾個品牌之間展開,國內品牌車幾乎沒有插嘴的份。需要反思的是,對汽車行業多年的保護、國産化率政策,為什麼沒有孕育出消費者認可的國産車品牌,為什麼沒有掌握核心技術。

  過於舒服的市場與長期的高利潤,使國有汽車廠商不思進取。2009年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就表示:“從整個生産量和消費量來説都是世界第一,但是我們的汽車都是外國牌的,幾乎沒有像樣的自主突破”,“傳統汽車領域,國內大的汽車工廠已經成了洋品牌的打工工廠,生産出的汽車産品也是萬國牌,而根本的原因就是當時我國沒有技術儲備的情況下,各地都上汽車項目,並長期依賴於外部的技術輸入,造成了研發力量的薄弱,後繼乏人”。國有大型汽車企業傍著洋品牌,佔有著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大型國企的管理,萬千寵愛在一身的政策,發展國産汽車業的焦慮,加上各地方政府分割市場的低價競爭策略,使國産品牌難以為繼。

  讓人稱奇的是,汽車維修行業也有縱向的準行政壟斷。一輛豪車零件價格加總遠超過整車價格,甚至達到十幾倍。縱容汽車銷售、維修行業縱向壟斷的是政府部門自行制訂的規章,2005年商務部、發改委、工商總局發佈的 《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規定,汽車供應商應當制定汽車品牌銷售和服務網路規劃,國內汽車經銷需取得整車廠授權,並向商務部和工商部門備案。既然銷售與維修唯我獨尊,汽車整車廠商樂得享受暴利,苦於維修高價的消費者欲訴無門。

  這一規章本意在規範市場,實際上縱容了壟斷,執行至今,只有審批者與汽車廠商獲利。幸虧,政策調整已經開始,工商總局發佈公告,自2014年10月1日起,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並自8月20日起,不再接收汽車供應商報送的備案材料。

  汽車業高稅費、品牌溢價、縱向壟斷與炫富消費者,共同造就了虛旺的豪車市場,在目前汽車業電動車革命到來之際,大力破除行政壟斷,破除地方壁壘,讓民企在公平的環境下激烈競爭,才是中國品牌重新崛起的不二法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