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批准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政策以來,多地地方政府迅速謀劃、主動作為,化債工作加速落地。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中國債券資訊網披露的文件統計發現(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至少已有30地公佈了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再融資專項債券的發行計劃,總額已超過19605億元。鋻於6萬億元債務限額分三年安排,今年年底前地方完成2萬億元的額度基本已無懸念。
“地方快速發行再融資專項債券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是積極主動推進地方化債進度的重要舉措,可使地方政府在短時間內提高化債工作效率,推動化債進度,提前完成化債任務,降低整體債務風險。”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不僅有利於為地方政府提供充足資金,緩解短期償債壓力,避免債務違約風險,而且可將短期、高成本的隱性債務置換為長期、低成本的專項債券。這可以優化債務結構,平滑未來償債曲線,減輕集中償債壓力,增強地方財政可持續發展動能。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也認為,本輪地方政府發行再融資專項債券置換存量隱性債務,速度快,效率高。預計能夠確保在年底前基本完成今年2萬億元化債額度發行任務,化債政策高效率落地也向社會各界釋放出積極信號,使得所有增量政策的效果得到有力支撐。
據財政部網站12月5日消息,《時事報告》雜誌刊登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藍佛安署名文章《加快落實所有隱性債務化解政策》(以下簡稱《文章》),文章提出,所有隱性債務化解政策的出臺,標誌我國化債工作思路實現四個“根本轉變”。一是從應急處置向主動化解轉變;二是從點狀式“排雷”向整體性除險轉變;三是從隱性債、法定債“雙軌”管理向全部債務規範透明管理轉變;四是從側重於防風險向防風險、促發展並重轉變。
在從側重於防風險向防風險、促發展並重轉變方面,文章表示,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安排專項債券額度支援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是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頭戲”,也是增強經濟活力、提振發展信心的“及時雨”,推動地方加大科技創新、教育就業、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保障力度,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受訪專家也普遍表示,各地快速發行再融資專項債券置換存量隱性債務,預計對地方經濟可産生諸多積極影響。
楊海平分析,一方面,可大大緩減地方財政的支付壓力,壓降未來的財務費用,也為地方財政保民生、促發展騰出空間;另一方面,部分隱性債務得到解決,能夠消除由此形成的債務鏈條,有助於修復部分經濟主體資産負債表,釋放發展潛能。
“各地快速發行再融資專項債券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對地方經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宋向清表示,從宏觀經濟角度分析,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後,地方政府可將原本用於償債的資金轉投到基礎設施建設、産業扶持、科技創新等領域,有利於推動經濟增長,增強市場信心,擴大投資規模,優化債務結構,提升財政和金融的可持續性,提高全社會的創新驅動力,促進産業轉型和消費升級,推動宏觀經濟高品質發展。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