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19日訊(記者 王擎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一系列新判斷、新提法。
12月17日,多位專家學者在2023環球時報年會中,就明年中國經濟增速等諸多問題展開探討。中國網財經試圖從這些最新的觀點中,梳理出未來經濟工作發力的關鍵。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品質發展合力。
“明年中國經濟將殺出重圍,快速發展,GDP增速將達到8%!”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在會上表示,有三條理由支撐他的上述判斷:第一,中國3年來抗擊疫情的優勢和潛力將在明年集中釋放出來,其勢銳不可當。中國強韌的生産鏈、供應鏈不僅抵禦了新冠病毒的強大衝擊,也擊退美歐脫鉤斷鏈的重重阻撓,僅外貿一項中國2021年就連續跨過5萬億、6萬億美元兩個臺階,取得全球外貿發展史上從未有過的奇跡。到目前為止,中國的勞動力沒有損失,中國的巨大市場吸引力還在,中國消費者的願望和能力依舊存在,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和老百姓上下一心、其利斷金的信心和力量還在,這是一種無堅不摧的力量。
第二,明年是黨的二十大報告實施的第一年,中國式現代化將邁出堅定的步伐,推動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特別是剛剛發佈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拉開明年擴內需促消費的大項目,可以預見一個以內迴圈為主的新發展格局,將在明年快速形成,而數字經濟、智慧製造,城市發展、綠色經濟等,將對新消費格局的形成給予強有力的動力支援。
第三,高水準的對外開放將促使中國營商環境取得新的飛躍,一個更加法治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中國資本市場體系將在明年初見成效。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中,有人判斷外貿下行的預期比較大,魏建國不同意該觀點,“我認為明年外貿依然會做出比今年更重要的貢獻,外貿永遠是整個戰略的預備總隊,哪需要就會在哪出現”。他表示,從我國經濟發展來看,在外貿形勢比較好的時候,中國更應當未雨綢繆,儘快轉向拉動消費,這是主動的應變,是一盤大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表示,明年中國經濟至少能夠達到6%的增速,但需要注意經濟可能會“稍微過熱”。姚洋表示,“如果明年政策全面放開,我認為,明年有可能出現通貨膨脹,但不必對此過分調控。”姚洋表示,明年經濟可能會“稍微過熱”,但只要做到穩中求進,就有希望把今年失去的兩個百分點再追回來。他認為,明年經濟增速達到8%也不會很離譜,“如果我們放開了讓經濟發展,6%的增速至少是有的”。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在會上表示,中國經濟有能力應對和容忍通脹。張軍認為,過去十年,我國在經濟政策總體上保持著限制和約束的態度,尤其在供給側方面,對産能一直進行調控改革。 “中國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産能過剩的狀態,在此情況下,中國經濟有能力應對和容忍通脹,我不認為經濟增速高了一兩個百分點就會對通脹造成很大壓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要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提升貿易投資合作品質和水準。
魏建國表示,中國將出臺更為優惠的營商環境,更多地體現公平、公開、公正,對待民企、外企的政策也將會在明年密集性出臺。加之中國區域和雙邊自貿區的升級以及“一帶一路”不斷的擴容和發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進一步推動,這些都將使中國成為疫情過後門戶大開的首個全球大型經濟體。
魏建國認為,高水準的對外開放將促使中國營商環境取得新的飛躍,一個更加法治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中國資本市場體系將在明年初見成效。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著力發展實體經濟,依靠創新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推動傳統産業改造升級,支援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縱深發展,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潛能。
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認為,要把發展作為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這個過程中,要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全要素生産率對於中國經濟在目前情況下迅速回到合理增長區間非常關鍵,“我們現在潛在的增長率在5%到6%之間,如果説低於5%,它不是我們潛在增長率的水準,而且也滿足不了我們社會發展,特別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需求”。
此外,朱光耀表示,創新驅動帶動生産力水準的增長也極為重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中國的創新驅動對全要素生産率的貢獻應該在2%左右,使得中國整體的潛在經濟增長率維持在5%到6%的水準。
在世界經濟面臨衰退挑戰、國際金融市場可能出現動蕩的背景下,朱光耀認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第一大貿易國,“我們把中國的事情做好,把中國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滿足中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這也是我們對世界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