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議,對於房地産發展,在繼續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的同時,新提出“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産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
這將對明年的房地産市場産生哪些影響?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業內專家。
1
堅持底線!連續多年堅持“房住不炒”定位
繼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戰略性地以“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重新定位了中國房地産市場後,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房住不炒”。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預期引導,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此次會議再次強調這一定位,在當前環境下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12月11日接受央廣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後續若是在合理購房需求釋放的過程中,地方政府無底線放鬆購房政策、甚至通過炒房市場來拉動房地産,依然要面臨問責的可能。這也要求各地後續對於合理住房需求和投資投機炒房需求的界限,要嚴格區別,以真正打擊違法的、保護合法的。
他同時認為,實際上,在“共同富裕”目標下,房地産稅後續也會積極進行試點,所以對於各類炒房的做法,依然會進行嚴打。
2
新提法“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係最大亮點之一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房地産市場定調還有一大亮點是,提出“探索新的發展模式”這一概念。
如何理解?對此,嚴躍進認為有多層含義,首先並購並舉的發展模式會進一步得到推進,“十四五”期間購房市場和租房市場將並軌發展、商品房市場和保障房市場也將共同發力。所以,對於包括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發展等,預計會出臺更多的政策支援。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負責人王小嬙表示,探索新的發展模式,也將推動房地産開發企業的轉型。王小嬙提到,我國房地産市場已經結束了快速發展進入了平穩發展期,增量市場的增速趨緩,房企快週轉、高杠桿的發展模式已成為過去式。
嚴躍進同樣認為,增量市場會逐漸轉變為增量存量共發展的模式。尤其是存量市場的發展會提速,包括城市更新、老舊小區、物業管理、租賃市場四大市場會發力,將更好發展存量房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對地方政府而言,過去依賴房價、地價上漲驅動的“土地財政”模式也亟需轉變。嚴躍進進一步解釋稱,包括房地産稅等推進依然會進行,將進一步引導住房消費觀念紮根,扭轉住房投資、炒房盈利的錯誤思想,包括房企和購房者等都應該積極理解這個新發展模式。
3
重點發力: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比例有望加大
對於保障性租賃住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援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記者關注到,這裡將“保障性住房”放在了“商品房”前面。
據貝殼平臺數據顯示,2021年北上廣深的平均購房年齡為36-38歲,相比2018年推遲了2-3年左右,很多租客租住時間或超過10年,未來家庭化租賃需求逐步顯現。
王小嬙告訴記者,由於較高的購房壓力,鼓勵居民以租代售,以往還提出“租售同權”,但中國的租賃市場仍處在發展初期階段,2018年興起長租公寓,緊接著又迎來長租公寓的集中“爆雷”,長租公寓作為多渠道的住房供應來源,未來會加強監管和建設。
她同時預測,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比例有望加大。保障房是住房市場的供應來源之一,首要目的是解決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是政策關注的重點之一。
記者注意到,近期,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對《北京市住房租賃條例(草案)》進行了審議,未來,租售並舉有望獲進一步的政策支援。此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也表示,“十四五”期間,將以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為重點,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給。
4
“良性迴圈”與“健康發展”位置互換 新增“因城施策”表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産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
與以往相比,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嚴躍進稱,此次房地産政策的表述進一步細化,“良性迴圈”與“健康發展”位置互換,“良性迴圈”前置。對此,嚴躍進解釋,良性迴圈是健康發展的基礎,房地産業良性迴圈後才會更好地健康發展,他稱“這句表述對於後續的政策變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不過,當前房地産市場陷入了難以良性迴圈的矛盾和尷尬,嚴躍進分析,這説明“市場—企業—居民家庭”之間的房地産要素流通不順暢,導致房地産運作效率不高、房地産風險明顯增大,只有這三者之間實現了良性迴圈,房地産才能真正迎來健康發展的空間。
而各地要實現這個目標,就應該落實因城施策的思路。“換句話説,市場矛盾不同,政策也將不同。”嚴躍進坦言,過於僵硬地理解和執行相關政策,並不是因城施策的理念,最終也會損害房地産市場的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
他舉例,比如説,對於一些城市住房庫存壓力比較大,則要積極創造更好的去庫存環境和政策。對於一些城市房價上漲壓力過大、房價容易炒作的,則要基於良性迴圈的發展更好落實穩房價的政策。“這也説明,後續對於各地房地産市場基本面的判斷很關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落實差異化的政策。”嚴躍進説,這也就意味著,房價上漲壓力較大的城市調控或將從嚴。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