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特朗普挑起的中美貿易摩擦,中國不怕打的底氣何在?為什麼説美國真正瞄準的是“中國製造2025”?在貿易保護主義面前,我們如何平衡開放的程度?在4月8日至11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新華網思客獨家專訪了思客高級顧問、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他通過理性的分析深度解答了以上問題,以下為專訪內容:

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新華網思客獨家專訪思客高級顧問、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新華網 趙怡然 攝
思客:關於最近大家都很關心的中美貿易摩擦,您覺得下一步的發展趨勢是什麼,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會帶來哪些影響?
鄭永年: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僅僅是兩個國家之間的貿易,而是已經形成了世界貿易系統。所以美國這次挑起的貿易摩擦,不僅僅會損害中美之間雙邊的貿易,對整個世界的貿易都可能是災難性的。
當然,小摩擦是會有的,大規模的貿易摩擦不僅對中國産生傷害,對美國本身也有傷害,更重要的是對整個世界貿易系統的傷害。所以到現在為止,無論是600億美元,還是1000億美元,美國只是在叫價,會不會照著這個去實施,我想還是一個大的問號。所以如果真要打起來,它傷害的不止是中美兩國的事情,而是整個世界貿易系統。

鄭永年:中國的底氣並不只是説我們本身有多大的力量,更是因為中國經濟跟其他國家的相關性。新華網 趙怡然 攝
思客:在這場貿易摩擦中,中國自己的優勢在哪?商務部回應説中國不願意打,但也不怕,您覺得我們不怕打的底氣來自哪?
鄭永年:底氣就很簡單,正如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所講,“我們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現在已經不再是“吳下阿蒙”(指三國吳之名將呂蒙 ,後亦以譏缺少學識、文才者)。我們要意識到,出口美國的這些逆差,並不是中國一個國家造成的,也來自別的國家,甚至還包括美國本身的東西。八十年代,美國跟日本之間的貿易摩擦並沒有那麼多國家關注,因為那個時候日本製造就是日本一個國家的製造,現在已經變成命運共同體了。
所以,中國的底氣並不只是説我們本身有多大的力量,更是因為中國經濟跟其他國家的相關性。從某些方面來説,在經濟上已經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了,如果一國受傷,其他國家也會受傷,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對中美貿易如此關注的原因。
包括在智慧財産權保護方面,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説:“外資企業有要求,中國企業更有要求”,因為我們好多企業沒有投資的動力,今天花了好大的勁研製出來,明天卻被人家拿走了,這是我們的需要。所以這不僅是美國、歐洲、日本關注的,中國自己也關注。
在其他方面,我不認為美國跟西方能鐵板一塊。比如荷蘭,他們是靠貿易興國、貿易立國,所以他們也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包括美國本身,並不是説每個人都像特朗普那樣,因為這是美國經濟利益在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重新分配,有人支援,就會有人反對。美國國內不同利益之間也是不一致的,美國行政當局跟資本之間、美國不同資本之間、美國不同經濟利益主體之間利益是不一致的,美國還跟西方好多地方利益不一致,所以這個也是我們的底氣。
我們要看到,整個世界大部分還是支援貿易自由的,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有信心的原因,因為中國非常重要,中國有能力這樣去做。

鄭永年:未來的競爭,從世界經濟來講一個是技術的競爭,一個是體制的競爭。 新華網 趙怡然 攝
思客:我們看到,在特朗普公佈的關稅清單中,中國的高科技産品佔到了比較高的比例,有觀點説美國針對的是“中國製造2025”,貿易摩擦背後其實是“技術戰”,您認同這種觀點嗎?
鄭永年:這點非常正確,這也是我們中國真正要關注的。600億、1000億這些數字只是特朗普給中國的壓力測試,我不認為這些數據有多大的意義。美國真正瞄準的是“中國製造2025”,這才是他們最擔心的。“中國製造2025”只是我們國家的一個發展規劃,每個國家都有,但有些人提出要趕超美國之類的,這樣理解是不對的。
未來的競爭,從世界經濟來講一個是技術的競爭,一個是體制的競爭。所以從這一點來講,他們是擔心的,因為對他們來講,技術創新是立國之本。所以特朗普挑起的這次貿易摩擦目標針對的就是中國高科技的東西,這一點我們要特別注意。
思客:那我們究竟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您有哪些好的建議?
鄭永年:解決這個問題的話,只能通過更加開放,不是説你一拳打過來,我一拳就打過去。面對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可以用更開放去化解這個問題。中國一直在強調多邊主義,美國的單邊主義是説搞貿易摩擦,中國就要用開放的方式來應對,做到“你不向我開放,我也向你開放”。所以中國一定要堅持現在的多邊主義,更重要的是用開放主義來化解這些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考慮的就是,什麼樣的政策能做到深度開放,無論是內部的改革,還是外部的開放。新時代,一定要有跟新時代相配合的深度改革和開放,我想下一步的改革開放應該是全國性的。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