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産業結構調整、化解過剩産能進入攻堅階段,職工安置問題仍需各方高度重視。”在日前全國政協總工會界小組會議上,河北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常增月委員的一番話引起在場委員共鳴。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職工安置問題一直是近年全國兩會上的熱點話題。2016年,政協總工會界提交界別提案,就化解過剩産能過程中做好職工安置與就業工作提出5點建議。去年,全國政協將其作為雙週協商會議題之一請多位委員建言。今年兩會上,這一議題的熱度仍不低。
“去産能進入‘啃硬骨頭’階段,在此過程中,職工安置難度可能加大。”多位委員向記者表示。
2016年,全國鋼煤行業去産能大幕拉開,180萬名職工需要分流安置。去年,人社部定下的目標是安置約50萬名職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再壓減鋼鐵産能3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産能1.5億噸左右,淘汰關停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同時提出,將加大“僵屍企業”破産清算和重整力度,做好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理。
僅以河北為例,據常增月委員介紹,今年河北將繼續壓減鋼鐵産能1000萬噸以上、煤炭1062萬噸、焦炭500萬噸、火電50萬千瓦,鋼鐵“僵屍企業”全面出清。
一直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去産能職工安置工作。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5年來,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對去産能予以支援,用於分流職工安置。目前安置分流職工110多萬人。
“在去産能的前期階段,涉及企業多為小型民營鋼鐵企業,或為大型鋼鐵企業的小部分産能,涉及職工數量較少,且企業自身有一定的分流消化能力,因此就業壓力相對較小。但在攻堅階段,職工安置難度可能加大。”常增月委員説。
對於去産能職工安置,全國各地工會組織配合當地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同時發現一些地方和企業的安置措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做好職工安置工作事關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不能順利推進的關鍵一環,關係到職工隊伍和社會穩定。今年這項工作仍需穩妥推進。”全國總工會宣教部部長王曉峰委員認為。
關於今年的去産能工作,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認為,要重點做好“破、調、改、安”4件事。而“安”就是做好職工安置和債務處置,發揮各方積極性,用好中央財政專項獎補資金,做好企業職工的安置工作。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