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人,找對路,差別化發展……兩會代表委員聚焦鄉村産業發展
鄉村振興潮起 如何搭上快車?
一邊是土坯房,一邊是白墻紅窗框的兩層小樓;一邊是泥濘的山路,一邊是平平坦坦的水泥路面……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蒼溪縣岫雲生態農産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君代表行李箱裏裝著幾幅照片。“這是岫雲村2008年和今年的對比照片。”從每人平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264戶人家有107多戶貧困戶,到如今,每人平均年純收入達到11800元,實現整村脫貧。下一步我們的目標是鄉村振興。"
和李君關注的一樣,今年兩會上,“鄉村振興”引發很多代表委員熱議。鄉村振興要靠什麼人?要走什麼路?要怎麼幹?《工人日報》記者帶著這些疑問,採訪了一些代表委員。
鄉土人才缺乏,要怎麼找?
在鄉村奮鬥了10年的李君代表説,鄉村振興要産業發展得好,需要靠人才。但現在對於農村來説,最缺少的也是人才。説到這一點,李君説現在他仍對當初回村引發的震動記憶猶新,越是偏遠的山區,就越需要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回去創業。“但怎樣讓年輕人想回去、留得住,是我們要思索和解決的。”
“現在我們村上都沒人了。”湖南益陽市安化縣樂安鎮青峰村村支書肖又香代表説,她觀察到,現在農村一到過年期間就堵得水泄不通,但春節一過,又冷冷清清。她説,青峰村有2000多村民,但外出務工的人員超過一半,“村上只留下‘38’‘61’‘99’三大部隊。”她口中的“38”“61”“99”三大部隊,指的是婦女、兒童、老年人。
“除此,學農業的學生最後從事農業的沒幾個。”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委員補充説,鄉村振興還是要培育一批新型農民和新型技術人員。但怎麼能吸引到他們來,還是個問題。
“我們白塔村已有30%的年輕人參與鄉村建設,歡迎更多年輕人來我們村。”3月12日,江蘇省宜興市西渚鎮白塔村黨總支書記歐陽華,在江蘇代表團全體會上發言時驕傲地説,為了吸引農村人回鄉、留鄉,白塔村打造了一批適宜年輕人發展的産業項目。
除了用項目吸引人,重慶市政協副主席陳貴雲委員認為,還要在公共服務上下功夫。“只有解決好了公共服務問題,人才、資源、資金和資本才能下鄉去。”
做大鄉村産業蛋糕,靠什麼來帶動?
代表委員們表示,産業興旺是夯實鄉村振興的一把“金鑰匙”,要發現鄉村價值,做大産業蛋糕,走一二三産融合之路。
位於河南新鄉市太行山區的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用了10多年時間,完成了一個貧困山村的振興與蝶變,2017年裴寨村的每人平均收入增長到了1.3萬元。這個村子的黨支部書記裴春亮代表説,他的經驗就是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農村土地。“在有限的耕地裏收穫更多更好的糧食,需要引入先進農業技術。”
裴春亮代表説,他所在的村位於太行山區,土地條塊分割,難以集中連片。他們通過整合再利用,實現了連續增收。但近年來,增收速度明顯放緩,也讓裴春亮代表産生了不小的擔憂,“再靠過去的老經驗不行了。産業結構要升級,增收門路要擴展,品質效益也要提高才行。”
黑龍江省雞西市密山市柳毛鄉團結村黨支部書記翟友財代表,當選上一屆人大代表時還是一名民營企業家。2015年,他45歲,回到家鄉密山市柳毛鄉團結村擔任黨支部書記,開始全身心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如今,哈爾濱一家糧食加工企業在村裏建了廠,年加工玉米水稻3萬噸,每年可解決本村30名富餘勞動力就業,每名勞動力每年可增加收入兩萬元。村裏還引進了興凱湖大雁養殖項目,養殖企業每年無償給村裏貧困戶提供100隻雁雛,並提供技術服務,負責銷售。到目前為止,村民養殖大雁3000多只,每年增收45萬元。翟友財代表説:“抓住産業興旺這把‘金鑰匙’,才能帶領全村村民扎紮實實地奔小康。”
“以返鄉創業激發‘三農’動力,實現鄉村振興,讓‘外出務工潮’轉變為‘返鄉創業潮’。”全國政協委員羅玉平建議:以鄉村為單元,成立返鄉創業服務中心,配備村級就業創業協管員,構建縣鄉村三級“保姆式”創業服務體系。鄉村兩級確立“五個一”的工作目標:建立返鄉創業專項資金定向扶持,建立返鄉創業特色産業,大力發展立足鄉村的創業項目,培訓返鄉創業“小老闆”,開辦創業課堂提供知識技能。
鄉村振興是系統工程。其中不僅有産業振興,也要有文化振興。黑龍江黑河市愛輝區新生鄂倫春族鄉鄉長張慧代表説,作為鄉長,她已經看到鄉村振興戰略給民族村落帶來的變化。以往深山狩獵者,現在成為大山的守衛者,發展民族地區旅遊事業,讓山清水秀成為財富。如今鄉里路好了,民富了,文化旅遊發展成了全鄉群眾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除發展鄂倫春馬、野豬等特色養殖産業,擴大柳蒿芽、老山芹等山産品採集,還發展挂袋木耳、松杉靈芝種植等綠色食品産業。
各地因地制宜,資源如何配置?
作為一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並且在農村已經工作了十幾年,和鄉親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人,裴春亮代表認為,鄉村振興應該是一個省有一個省的特色,一個縣有一個縣的特色,資源要均衡配置。
“人回來也沒用,村上實在是沒事做。”湖南安化縣樂安鎮青峰村黨支部書記肖又香代表説,青峰村基礎設施薄弱,交通不便,目前除了紅皮小籽花生外,就沒有其他産業。沒有集體收入,服務群眾的能力有限,不能給鄉親們辦大事。
“鄉村産業發展要有規劃,要結合自身地域特點。”湖南懷化市麻陽苗族自治縣譚家寨鄉楠木橋村黨支部書記譚澤勇代表説,壯大經濟必須要發展特色産業,而發展特色産業就需要根據自身實際,發展適合自己的相關産業,把規劃引領與項目支撐結合起來,政府通過選擇合適的項目,為鄉村帶去發展活力。
鄉村要振興,産業發展至關重要。“因地制宜,才能找到發展之路。如果千村一面,那肯定是不行的。”説起差異化發展,來自河南的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勞動模範、河南省總工會兼職副主席黃久生代表認為,地區的資源稟賦也很重要。他介紹説,自己家鄉潢川的“北花南遷、南花北移”産業就是依靠大別山區天然的地理和氣候優勢,發展過渡花木産業有著自然稟賦。盛世園林、春泉園林、萊新園林3家“新三板”上市企業與貧困戶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輻射帶動周邊13個村整體脫貧,形成了“一花獨秀”富一方的示範效應。
此前,鄉村缺乏一盤棋規劃佈局。農業生産歸農業部分管,住建部雖然分管建設,但是主要集中在城鎮建設,土地又歸國土資源部管。今年一號文件提出,各地區各部門要編制鄉村振興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或方案。加強各類規劃的統籌管理和系統銜接,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
中央農辦主任韓俊説,這就是要防止一哄而上、急於求成,大轟大鳴。各地要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根據各地發展的現狀和需要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