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公務員協會近日公佈的一項報告稱,德國聯邦、各州以及地方的公共事業領域正面臨至少18.5萬的人員缺口。其中,城鎮一級的基層工作人員最為緊缺,缺少近13.8萬人,僅教育崗位就缺少13萬人。德國正面臨公共事業領域的“用人荒”。
曾幾何時,炙手可熱的“鐵飯碗”如今風光不再,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於大量涌入德國的難民給德國公共服務部門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另一方面政府不斷縮編公務員隊伍、差別化待遇等也使公務員這一工作吸引力下降。
該報告指出,各具體職業領域中,中小學教師崗位人員缺口最大,達到3.2萬;警察部門缺少8500名工作人員;消防部門也整體人手不足,缺少4000人;青少年管理局缺少3000名工作人員。此外,還缺少3000名司法部門工作人員、2500名公共醫療衛生機構人員和1500名就業中心辦事人員。
分析認為,大量涌入德國的難民使德國公共服務部門捉襟見肘。報告中羅列的“缺人名單”主要都是與難民危機相關的公共事業領域。自2015年德國決定向難民開放邊界後,上百萬主要來自中東和非洲的難民涌入德國,給德國聯邦移民和難民署以及各級外國人員管理局帶來了巨大的工作負荷。後續的安全保障與難民融入工作,也為司法和教育等部門帶來了不小的人員挑戰。
與此同時,德國政府為了減少財政支出、精簡政府機構,一直在縮編公務員隊伍。政府陸續將部分機構轉為企業化管理,比如德國電信等傳統的國有通信部門被企業化、私有化,其員工不再隸屬公務員序列。此外,政府縮減一些基本行政工作崗位編制,工作交由合同聘用制員工完成。從1991年至今,德國公務員隊伍已縮減了18%,目前在編的公務員有184萬人,只佔所有公共服務部門人員的40%,其餘60%都為普通合同聘用制人員。
公共服務部門人員的老齡化趨勢也不容小覷。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公佈的數字,目前34歲以下人員僅佔德國全體公共服務部門人員的18.8%,55歲以上則佔30.8%。20年後,45歲以上比重將達57%。根據德國公務員協會估算,15年後將有150萬人員從公共事業崗位退休,屆時還將新增數十萬的人員缺口。
在德國,公務員為終身制,還無需繳納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費,且同樣享受退休金待遇和醫療補貼。然而對於佔60%的普通合同聘用制人員而言,雖然不必履行公務員義務,但也不享受公務員待遇,薪酬也是參考市場薪資標準制定。如此一來,在公共事業部門工作的吸引力大不如前。
當地輿論普遍認為,適當擴招公務員、增加崗位吸引力,給年輕人更多機會,是緩解“公務員荒”、提升公共服務的當務之急。德國左翼黨主席基平表示,左翼黨將就解決公職人員匱乏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敦促未來新政府承擔責任、解決問題。(馮雪珺)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