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促進就業創業 完善社保制度 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加可靠的民生保障

  • 發佈時間:2016-04-16 14:47:2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韓秉志  責任編輯:書海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信長星在“展望十三五”第五場報告會上詳解《綱要》重點與熱點——

  促進就業創業 完善社保制度 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加可靠的民生保障

  

  就業是民生之本。“十三五”時期,我國就業任務依然艱巨,但也面臨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改革創新不斷推進,商事制度等重點領域改革紅利不斷釋放等許多有利條件。這些都將為“十三五”時期就業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社會穩定器,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全民覆蓋、保障適度、權責清晰、運作高效,穩步提高社會保障統籌層次和水準,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4月15日下午,中央宣傳部、中央直屬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教育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在京舉辦“展望十三五”系列報告會第五場報告會,邀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國家公務員局局長信長星圍繞促進就業創業、完善社保制度,讓人民群眾獲得更加可靠的民生保障作報告。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信長星。

  問:“十三五”規劃綱要把就業比較充分作為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把城鎮新增就業5000萬人以上作為主要指標。請問確定這樣的目標任務是基於怎樣的考慮?

  答:就業是民生之本。做好就業工作,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係到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對於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我理解,確定這樣的目標任務,主要基於這樣幾個方面的因素:

  首先,這是在“十二五”時期就業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的基礎上確定的。“十二五”時期,在經濟增速放緩、結構深度調整的背景下,我國就業局勢保持了總體穩定。就業規模持續擴大,連續5年城鎮新增就業保持在1200萬人以上,累計新增就業超過64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保持在4.1%左右的較低水準;就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就業形式更加多元;就業品質逐步提升,就業穩定性不斷增強,職工工資水準穩步提高,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和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這些都為做好今後一個時期的就業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次,這是在對“十三五”時期勞動力供求狀況作出準確研判的基礎上確定的。“十三五”時期就業任務依然艱巨。我國的就業總量壓力持續存在,勞動力供給仍處於高位;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加突出,一些領域“招工難、就業難”並存。同時也要看到,做好就業工作面臨許多有利條件。我國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經濟增長對就業的拉動能力比過去大為增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改革創新不斷推進,商事制度等重點領域改革紅利不斷釋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推進,新産業、新業態的不斷出現,為促進就業拓展了空間;就業創業政策措施不斷完善,政策效應將不斷顯現。這些都為實現“十三五”時期就業目標提供有力支撐,對此我們要堅定信心。

  第三,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是要通過發展社會生産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業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有了就業才能有收入,才能提高生活水準。就業也是勞動者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共用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基本條件。只有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才談得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才能讓人民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問:準備採取哪些舉措實現“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就業目標任務?

  答:“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實現比較充分和高品質就業。我們將重點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將擴大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將穩增長、保就業作為經濟運作合理區間的下限,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堅持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不斷加強就業政策與財稅、金融、産業等政策的銜接,形成促進就業的綜合性經濟政策體系。

  二是統籌做好各類重點群體就業。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創業引領計劃,加強職業指導和就業見習,完善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到基層就業的激勵政策和服務保障機制。把化解産能過剩中的職工安置擺在重要位置,切實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統籌推進農村轉移勞動力、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

  三是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著力解決勞動者創業過程中融資難、稅負重、門檻高等問題。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加大創業資金支援,整合發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加強創業導師隊伍建設。建設一批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

  四是加強和改進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打破城鄉、地區、行業分割和身份、性別歧視,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促進勞動力在地區、行業、企業之間自由流動。針對不同群體及企業招聘用工中的不同特點和訴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資訊、職業指導和政策諮詢。推動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技術、新手段在就業管理和服務領域的廣泛運用。

  五是大力加強職業培訓。建立終身職業培訓制度,以大規模開展職業培訓、大幅度提高勞動者素質為目標,推動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勞動者、貫穿勞動者學習工作終身、適應勞動者需求的職業培訓制度,使職業培訓工作有一個大的發展、質的提升。

  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十三五”時期發展的主線,化解過剩産能過程中職工安置任務很重。請您談談如何做好職工安置工作?

  答:化解過剩産能是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妥善安置職工則是其中的關鍵舉措。我們總的考慮是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依法依規,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規範有序地做好職工安置工作。一是支援企業內部分流。鼓勵企業開闢新的就業崗位,內部分流安置一批富餘人員。同時通過加大援企穩崗補貼、鼓勵企業吸納補貼等政策落實,支援有能力的企業更多選擇內部安置。二是促進轉崗就業創業。啟動實施再就業幫扶行動。普遍開展轉崗培訓或技能提升培訓,落實職業培訓補貼,增強失業人員就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免費提供就業指導、職業介紹、政策諮詢等服務。加大創業培訓、創業指導、政策扶持和跟蹤服務力度。三是對符合條件人員實行內部退養。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五年以內、再就業有困難的職工,職工本人自願,企業同意,可實行內部退養。企業主體消亡的也可以由政府託管。四是公益性崗位兜底。對就業困難人員建檔立卡,提供“一對一”就業援助。對確實難以再就業的大齡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人員,通過公益性崗位托底幫扶。我們將紮實穩妥做好職工安置工作,全力以赴兜住民生底線,為順利化解過剩産能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有利條件。

  問:“十三五”規劃綱要關於社會保障提出了哪些目標任務?確定這樣的目標任務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

  答: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社會穩定器,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是調節收入分配、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堅持全民覆蓋、保障適度、權責清晰、運作高效,穩步提高社會保障統籌層次和水準,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同時把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由82%提高到90%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確定這樣的目標任務,主要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

  首先,這是在“十二五”時期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取得成績的基礎上確定的。過去五年,社會保障各項重大改革不斷取得突破,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全面建立,養老保險制度已搭建起職工和城鄉居民兩大制度平臺,覆蓋了8.6億人;城鎮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三項制度全面建立,覆蓋人口超過13億人。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水準穩步提高。社保基金規模持續擴大,基金總體安全完整。覆蓋城鄉的社保經辦管理服務體系基本形成,管理服務水準不斷提升,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8.84億人。這些都為實現“十三五”時期擴大覆蓋範圍、完善基本制度、提高待遇水準等目標夯實了基礎。

  第二,這是適應“十三五”時期社會保障新形勢的需要。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及城鎮化、老齡化加速等,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更受關注。從目前現狀看,還有不少問題需要研究解決。公平性方面,距離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目標還有差距,如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還沒有實現應保盡保,新就業形態不斷涌現,現有的保障政策和管理服務已經不能很好地適應這類就業群體的要求;社會保險的統籌層次較低,養老保險實行省級統籌,其他保險基本實行市級統籌,不同地區間的基金難以實現互助共濟;制度之間的轉移銜接還不通暢。可持續性方面,隨著人口老齡化,在職職工與退休人員撫養比持續降低,加之社保待遇水準剛性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壓力巨大。

  第三,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普遍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之一。構建覆蓋城鄉的、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是提高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的重要制度性保障。同時,社會保障是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是國民收入分配的“調節器”、經濟社會運作的“減震器”,發揮著重要的民生托底功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不斷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縮小收入差距、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等,這都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問:實現“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社會保障方面準備採取哪些舉措?

  答: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努力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促進和引導各類單位和符合條件的人員長期持續參保。到“十三五”期末,養老保險覆蓋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實現全覆蓋。醫療保險已經基本實現了全民醫保,“十三五”期間參保率穩定在較高水準。

  二是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險制度。養老保險方面,推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總體方案,制定出臺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方案、完善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政策、遺屬待遇和病殘津貼政策等重大改革舉措,積極構建包括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和商業保險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醫療保險方面,推動整合城鄉居民醫保政策和經辦管理,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積極推進異地就醫結算,全面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改進個人賬戶,研究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合併實施的辦法,積極構建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同時,不斷健全失業保險預防失業、促進就業政策體系,建立健全預防、補償、康復相結合的工傷保險制度體系。

  三是建立待遇正常調整機制。綜合經濟發展、收入增長、物價水準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等因素,逐步建立和完善養老保險待遇的正常調整機制,統籌、有序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穩定參保人員的待遇預期。穩步擴大基本醫療保險保障範圍,在加強醫療管理、節約醫療費用、保障患者基本醫療需求、基金結余適度的基礎上,動態確定和調整基本醫療保險待遇。

  四是確保基金安全可持續運作。加強社會保障預算與一般公共財政預算的銜接,努力實現財政對社會保障投入的規範化和制度化。加強基金監管,建立行政監督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監督體系,健全社會保險欺詐查處和防範體制機制。積極穩妥推進社保基金投資運營,實現基金保值增值,不斷夯實基金保障能力。

  五是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管理服務體系。加強社會保障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加快健全覆蓋城鄉、普惠可及的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網路,創新服務方式,推動公共資訊資源開放共用。提升社保的資訊化建設和應用水準。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政策措施,規範經辦規程,為參保人員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

  問:國務院常務會議剛剛通過關於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方案,請您介紹一下基本考慮。

  答:這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黨的十八屆三中、五中全會都明確提出了“適時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的要求。去年,已經先行降低了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費率,每年可降低企業成本550億元左右,對推動經濟發展和穩定就業起到了積極作用。最近,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任務落實,國務院決定再次在有條件的地區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以降低企業成本,激發企業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根據國務院審議通過的方案,階段性降低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費率,會顯著降低企業成本。職工養老保險,符合條件的省份採取降費措施,預計每年可降低企業成本386億元。失業保險,按各地總費率降低0.5個至1個百分點,個人費率不超過0.5%測算,每年可降低企業成本約300億元至600億元。加上去年的降低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費率政策,可以大幅降低企業成本。這對企業是一個重大利好消息,我們將推動各地抓緊貫徹落實,同時要確保參保人員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標準不降低和待遇按時足額支付。(經濟日報 記者 韓秉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