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丹東港考古項目“丹東一號”沉艦確定為致遠艦

  • 發佈時間:2015-10-08 19:58:12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10月4日,致遠艦舷窗出水

  中國網財經10月9日訊 今天上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在遼寧丹東港召開新聞發佈會,基本確認“丹東一號”沉艦就是中日甲午海戰中沉沒的致遠艦。這也意味著由丹東港集團全力支援的“丹東一號”沉艦考古項目順利進入新階段。

  丹東港集團副總經理宋沛然日前對記者表示,丹東港支援本次考古項目已經兩年有餘,公司之所以投入資金去支援致遠艦的考古項目,出於企業的社會責任以及歷史情懷。

  據其介紹,早在2013年5月,丹東港港區啟動擴建,勘探、規劃、設計、報批等各項手續啟動。作為一向重視文化遺産保護的丹東港集團,首先想到的是該區域曾是甲午海戰的發生地,這片海域裏沉沒著北洋水師的戰艦。如果在該區域進行施工,非常有可能破壞到這些沉沒在海底的歷史文物。為了確保這些文物的安全,丹東港集團第一時間向政府相關部門提出了開展該區域水下文化遺産調查工作的申請。經過逐級報批,最終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聯合遼寧省考古所來進行丹東港海域的文化遺産調查工作。

  據悉,本次調查工作始於2013年11月,歷經2014年4月、2014年8-10月兩次調查,2015年再度啟動重點調查工作,發現一艘鐵質沉船遺址,通過詳實的考古調查及實物證據,初步判斷其身份很可能為致遠艦,對於其保存狀況也有了初步的認識。

  為確認“丹東一號”的身份及保存狀況,按照國家文物局批復的工作方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與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隊開展第二期重點調查工作。從8月1日出港,至10月6日結束回港為止,海上歷時67天。本次考古項目“丹東一號”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遼寧省考古研究所共同開展。丹東港集團有限公司全力支援、配合本次水下考古工作。丹東航道工程局負責提供考古工作平臺及考古作業配合工作。

  附:2015年調查情況

  水下發現:本次調查揭露出更大面積與深度的艦體結構,舷體鋼板較薄,一般厚1釐米左右。考古隊在舯部偏右後部,發現較大面積殘存的厚重鋼板,每層厚達3釐米左右,最厚使用三層板可達10釐米的厚度,該鋼板用鉚釘連接,中部弧起,推測為穹甲結構。在艦體兩側均有發現方形舷窗,左舷3個,右舷1個。

  在清理過程中,艦體絕大部分區域均發現有過火痕跡,尤以艉部、艏部、右舷最嚴重,只保存下一些不易燃燒的金屬類結構。左舷前部未過火處,堆積著散亂的木材,調查隊在該處布了兩個小探方進行試掘,發現帶“致遠”篆書的瓷盤。

  由於海戰中受損嚴重,以及後續的多次破拆,沉艦整體保存狀況不好,鋼板、鍋爐零件被拋離原來位置,穹甲以上結構已經損毀,不存在完好的艙室,其下為機艙,仍埋在泥沙之下。出於安全因素考慮以及保護文物的技術要求,本次水下調查並未對艙體內進行大規模抽沙。艙體結構以及艙內埋藏文物情況尚待日後更系統的水下考古發掘工作。

  水下文物:共發現60個種類,計120多件文物,還包括60多枚清代銅錢,涉及船上構件、武器、個人物品三大類。

  通過此次考古資料,結合磁力物探成果、歷史資料,“丹東一號”基本確定為清北洋水師“致遠”艦。將來,考古隊在本次調查結束後,還會對所有資料與文物進行分析與研究,組織相關領域專家進行研究論證,力求得出科學結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