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三板 > 人物專訪 > 正文

字號:  

8000萬定增補血 北科光大七年備戰三維重建

  • 發佈時間:2015-09-29 16:35:57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金易子  責任編輯:王文舉

北科光大董事長侯魯民

  中國網財經9月29日訊(記者 金易子) 隨著科技發展,3D技術應用已悄然進入人們的生活,各行各業圍繞它開始展開無窮的想像力。例如北科光大(股票代碼:430027)已上線的3DCloud全自動建模服務平臺和近期即將推出的3D巧克力食品印表機。

  事實上,從2008年至今北科光大一直從事基於照片的快速三維重建技術的研究,並嘗試與各行業應用進行結合。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時,北科光大董事長侯魯民表示,3D巧克力印表機僅是3D技術應用的一部分,北科光大目標將構建3D數據服務應用生態圈,為各行業3D技術應用提供不可或缺的3D數據合成服務。

  目標遠大,路途不易。作為新興領域,3D技術的發展無疑需要大量資金支援。侯魯民告訴記者,傳統業務充當了“造血機”的角色;不僅如此,作為新三板掛牌企業,北科光大近日還完成了8000萬元的定增。

北科光大公司總部

  智慧城市到3D領域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級政府也逐步向服務型轉變,街道、居委會是老百姓接觸最密切的機構。”洞察到商機,又憑藉著多年中科院相關工作背景,侯魯民帶領下北科光大從2002年成立之初,就將目光鎖定智慧社區領域。

  侯魯民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儘管市場上不乏競爭者,但由於當時“智慧社區”還是一個新概念,技術難度大且遭遇了不少推廣阻力,許多企業知難而退,“儘管也有猶豫,不過由於市場巨大,最終還是堅持下來。”回顧這段路程,雖然蘊藏著酸甜苦辣鹹各種滋味,但卻促使北科光大在一路摸爬滾打中得到了發展。

  目前,除了智慧社區,北科光大已覆蓋智慧城市中的智慧政務、智慧環保、智慧交通等領域。“這十多年我們完成了多項項目的實施和推廣,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客戶資源。”侯魯民表示。不僅如此,北科光大還多次參與了政府有關部門及中科院有關社會資訊化課題的編制工作。

  儘管在智慧城市領域的先行與積累下,北科光大已具有一定優勢,但侯魯民告訴記者,各地區、各級政府的差異化管理,造成多年技術積累難以形成産品,更關鍵的是,這類項目型弊端在於北科光大並未擁有基礎核心技術,“這些原因促使我們下決心擺脫項目性、關係型的業務模式,向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服務、運營型方向轉型、發展。”

  2008年,北科光大開始謀劃轉型。“我們並不是一開始就鎖定3D領域的。”侯魯民回憶道,當時北科光大也邀請了許多市場、技術專家進行探討,期間過濾了30多個轉型方向,“唯獨3D領域認同率很高。”

  “未來三維一定取代二維,就像彩色電視取代黑白電視一樣。”侯魯民指出,但當時受制于電腦技術發展並不成熟,3D作為理論被提出來後並未被實際應用。侯魯民認為,正因為3D技術尚未成熟,符合北科光大轉型先決條件,“基於此,我們又做了細分,認為基於照片的快速三維重建技術,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基礎,這成為了我們的研究重點。”

  從智慧城市到3D領域,從表面上看,北科光大轉型步伐似乎邁得較大。不過侯魯民告訴記者,兩者都屬於資訊技術領域,有著許多相通點。值得注意的是,北科光大還與北京大學等國內高校、研發機構合作成立“北京市虛擬現實與可視化技術工程中心”,以提供基礎技術保障。

北科光大公司內部展廳

  傳統業務持續“造血”

  3D業務開展至今已有八個年頭,侯魯民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如今北科光大基於照片的快速三維重建技術,經過多個階段的發展,已可以進行商業化。去年11月,北科光大基於網際網路的3DCloud雲服務平臺正式對外服務。據了解,用戶可拍攝物體或場景後上傳至3DCloud,即可自動線上生成其3D模型。

  “3DCloud雲服務平臺實際上是提供為各行業建模的合成數據服務平臺。”侯魯民認為,3D應用産業尚屬初期階段,尚無法完全鎖定將與哪個行業率先深度結合,“希望能夠圍繞3DCloud雲平臺,打造 3D 數據服務應用生態圈。”

  為此,北科光大也相繼摸索、建立了多個典型應用示範,侯魯民告訴記者,其中3D人像列印和3D兒童親子體驗館已發展較為成熟。儘管想法明確,但在研發中北科光大亦遇到不少難題。如在3D兒童體驗館項目中,由於要把知識點融入小孩玩樂過程中卻不能過於説教,這也對北科光大提出了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北科光大將建立一個3D兒童親子體驗中心,並將公司3D建模技術特別是3D巧克力印表機引入其中。

  除了在新興領域的不斷嘗試,多年前北科光大已把3D技術與傳統業務相結合,以促進業務雙雙發展。侯魯民指出,如為政府政務服務做的網上辦事服務大廳、數字博物館等,都結合了虛擬現實、三維重建技術,“以新的表現形式呈現,既方便百姓辦事,又為行政事業單位降低了管理成本並提升了政府形象。”

  “我們選擇了一條較為艱難的基礎創新的轉型之路,從08年到現在都是投入期,因此企業需要有造血功能。”侯魯民表示,目前傳統的智慧城市業務正是充當了企業的“造血機”

  “如今智慧城市業務已發展到成熟期,新開發的項目越來越少,需求總量也在下滑,這更印證了我們2008年的危機感是對的。”侯魯民告訴記者,未來北科光大的可持續發展要依靠3D業務,“由於我們現在營收主要依賴智慧城市,因此今年面臨的挑戰和壓力較大,但這是轉型必須要經歷的階段。”

  定增8000萬加碼3D業務

  除了傳統業務持續“造血”,為發展3D業務,近日北科光大亦完成了一次定增。據5月公告顯示,北科光大此次發行股票總額為800萬股,共募集資金8000萬元。

  這並非北科光大首次定增。事實上,早在2008年2月,北科光大已登錄新三板,並在2011年完成了第一次主要來自於海澱區政府重點産業化企業股權投資的定向增資。據了解,當時北京中海投資管理公司認購北科光大193.55萬股股份(佔總股本6.15%),涉及金額840萬元。公開資料顯示,中海投資係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管委會直屬的國有獨資企業。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海澱區政府重點産業化企業股權投資是以促進園區重點企業發展為目的,並在完成扶植企業任務後適時退出。今年7月15日,北科光大順利完成了這部分股份的回購。

  作為新三板的“元老級”企業,北科光大一路見證新三板的發展。“其實新三板是近一年多才活躍起來的,在此之前幾年很沉寂,嘗試資本運作不太容易。”侯魯民告訴記者,儘管對規範治理起到了很大輔導督促作用,掛牌初期新三板帶給企業的更多則是責任與義務。

  對於新三板,侯魯民向中國網財經記者表達了自身的期待:“新三板在今年4、5月份出現了可喜的局面,但從當前的成交地量和活躍度來説,如果從政策層面對新三板不加以呵護和支援,有可能形成曇花一現,再次陷入之前的長期沉寂。我們希望競價、分層、減低門檻等措施儘快落地。”

  而對於公司本身,侯魯民認為,如今困擾北科光大的首要問題是人才。“新興行業發展初期在獲取人才上可以説是舉步維艱。”侯魯民對記者表示,目前北科光大通過展開協作與自主培養的方法解決人才問題,也希望未來在國外設立機構獲取人才,“此外一旦行業的典型應用確立,各方面效益開始顯現,就會形成人才聚集。”

  “新技術推出將率先運用在政府部門和娛樂行業,隨著技術發展,成本降低才能推向其他行業。相信未來3D應用將會是巨大的産業,北科光大如能處於行業中關鍵的位置便可獲得先機。從産業角度上,在形成3D産業應用生態方面,希望北科光大能做更多的貢獻。”侯魯民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