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應引導國際秩序變革
- 發佈時間:2015-07-22 10:08:19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朱苑楨
中國網財經7月22日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第七十三期“經濟每月談”於今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副部長任海平表示,國際秩序之爭在今年的表現更加突出,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應該在引領國際秩序變革中發揮更加積極的引導作用。
2015年,世界進入了一個新舊交替的時期,國際秩序在發生變化。任海平從“一二三四五”五個方面對變動頻繁的國際形勢進行了分析。任海平介紹説,“一”是指我們當前的形勢,有一個大的主題,這個主題就是一個“變”字;“二”是指兩大趨勢,在這個變化當中呈現出兩大趨勢;“三”是指三大熱點;“四”是指四組關係;“五”是指五大啟示。
一是“變”。我們以前講世界是和平發展的世界,今天是不是還能説和平與發展?當然也不是戰爭與危機,但是客觀的事實更多的表現出是一個“變”字,各個方面都在變,而且在加速度地變,從政治、軍事,到科技、文化各方面都在變。政治上多極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發展中國家、新興國家的力量不斷的崛起;經濟上全球化的趨勢儘管有眾多的利益之爭,但是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昇華;軍事上安全威脅越來越多元化,即使從我們國內環境看也是越來越多元化;科技上大家更能感受到,資訊技術、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已經讓我們難以預測,社會變化也越來越網路化,越來越扁平化。我們這個世界一切都在變,越來越快。就像我們手裏拿的手機一樣,二十年前我們想像不到今天的樣子,我們也想像不到未來我們的世界會怎麼樣,一切都在“變”,都在加速地“變”。
二是兩大趨勢越來越明顯,越來越突出。這兩個趨勢,一個新舊力量的對比越來越明顯,這個新舊力量對比是什麼呢?既有傳統大國和新興大國力量的對比,也有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力量的對比,這些都在發生很大的變化。第二個就是國際秩序在發生變化,從力量對比可以看到,美國儘管還是歷史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但是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經濟份量都在相對下降。相比較,我們這些新興的經濟體,在這個國際政治上的影響力、話語權越來越增加,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量也越來越增加,這個可以在很多的數據中看到。國際秩序方面,區域合作、國際合作、新的協議、新的組織,不斷涌現,而且影響力越來越大,這都在改變著我們已有的一些體系。從這兩大趨勢可以看到,新舊力量在發生變化,國際秩序發生變化。
三大熱點,秩序、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秩序發生了變化,必然會在這個地球上某些地方集中爆發出來,就像地震一樣,壓力到一定時候,就會在什麼地方爆發出來。今天看這些主要的熱點集中在三個地方。一個是烏克蘭,一個是中東,一個是亞太。烏克蘭危機可以説是一個重大的事件,也許將來會改變世界,它是冷戰以來可以説是西方和俄羅斯之間最激烈、最大的一次較量,而且至今塵埃未定。它對俄羅斯經濟的影響,對俄羅斯國際戰略的影響,對美國的全球戰略的影響都是巨大的。第二個熱點就是中東。中東本來就矛盾重重,錯綜複雜。近兩年來,新的事情不斷出現,從利比亞事件之後,敘利亞的問題一直難以解決,伊朗的問題雖然有了重大進展,但是未來後續的討價還價仍然是很複雜、很長期的。還有伊斯蘭國趁髮發展起來,我們都是沒有預想到的。再就是亞太地區,現在最主要的熱點是集中在西太平洋,特別是沿中國的東海岸一帶,從朝鮮半島到日本到南海到東海。所以這三大熱點地區目前是在影響著我們這個世界今天和下一步的走向。
四組關係。影響到世界變革,影響到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有四組大國關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是中美關係,一個是中俄關係,一個是美俄關係,一個是歐美關係。中美關係當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説世界上大家都普遍認為,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這幾年美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美兩國都是全世界第一大、第二大經濟體,中美關係對雙邊、對全球都是非常重要的。現在中美關係既存在著競爭的關係,也存在著合作的關係,中美相互需要,但是在戰略上由於美國推行全球戰略,它對中美關係也帶來了很大的干擾。還有中俄關係,中俄關係也非常重要,現在應該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了,這對維護地區和平,反對世界霸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還有一組關係就是美俄關係,美俄是兩個傳統的超級大國,都具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所以美俄關係的好壞和發展程度對世界經濟發展影響非常重要。還有一個關係是歐美關係,他們是傳統盟友,這兩年時分時離,這些年由於烏克蘭事件,由於歐債危機,歐美關係重新獲得了一些動力,也在積極推行著歐美的合作,像跨大西洋兩岸協議的合作,所以歐美關係的走向對整個世界格局的影響將來也是巨大的。
五大啟示。國際上出現這樣的形勢,作為中國來説怎麼做?我們也做了一些思考。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應該在引領國際秩序變革中發揮更加積極的引導作用。第二個就是中國要更好地積極運籌好大國關係,在運籌大國關係中佔據更加有利的位置。第三就是我們要更加重視與發展中國家的全面合作關係,一方面要使廣大的發展中世界成為中國發展的重大戰略後援,同時也為發展中國家在世界舞臺上贏得更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做努力。第四個是做好周邊關係,做好家門口的事情,周邊關係目前來説,既有好的一面,由於中國經濟的巨大發展,周邊國家有一些想搭中國順風車的心態,但是由於美國戰略東移的影響,由於美國的多種方式的介入,使我們周邊關係出現很多複雜的態勢,這都需要我們要有更好的戰略籌劃處理好周邊關係。第五個是中國要更加積極地參與世界上各種多邊的活動,參與各種國際組織,要不斷增強我們的話語權,維護我們的利益,維護髮展中國家的利益。
總的看,國際秩序之爭在今年的標誌之年表現更加突出,上個月我們在北京國經中心舉辦“第四屆全球智庫峰會”,在這個峰會上很多代表都對國際秩序的變革提出了見解、看法,説明大家對這個問題是有共識的。大家普遍認為當前國際形勢呈現出這些新的特點,需要各國共同努力,來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特別是希望中國和一些新興的經濟體積極引領和推進國際關係的變化。這裡我想引用一些這次峰會上國際知名專家的看法。
華盛頓特區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的研究員卡薩力談到,現行的國際組織都是西方建立和主導的,新興的經濟體國家越來越有力量,但是全球的治理結構不能很好反映今天的世界。
美國的一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首席執行官坎普也談到,現在世界正在進入“後西方時代”的新發展階段,要保持可持續性,發達國家需要和新興國家建立夥伴關係,特別是要建立起21世紀的開放貿易體系,推進體系改革。
中國博鰲亞洲秘書長周文重也談到新型的國際環境要以合作共贏為基本特徵,政治上要結伴不結盟,要以對話代替對抗,經濟上謀求共同發展,安全上謀求共同安全,文明上大家要包容,取長補短。
國內外的知名學者對國際秩序變革都有著鮮明的看法和明確的一些意見。在智庫峰會上,許多代表都談到,我們現在全球治理存在著種種問題,這些問題集中就存在效率不夠高,協調性不夠強,規則不合理等等問題。都是在呼籲要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機制,更好地發揮聯合國20國集團這些全球治理平臺,在危機治理,解決全球共同問題和熱點問題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形成國際機構、各國政府、企業界和社會力量共同努力、協調合作的治理機制。
斯洛維尼亞前總統圖爾克在會上表示,全球處於充滿變革的時代,和平的、有秩序的變革,要求普遍地接受機制與規範,加強聯合國的能力是當前的重要任務。波蘭的前副總理克魯德克特別談到,在全球化過程中,中國是一個贏家,中國應該在G20中發揮更大作用,甚至明確倡議G20要成立一個常設機構,要成立一個秘書處,並且把它設在中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也談到了這個看法,她在會上提出,全球應該進入一個共同治理、建立共同秩序、建立共同規則的新時代,提出了六個“共”,這個時代要求我們全球治理要實現“共存、共用、共治、共進、共贏、共建”。
所以,總的看,一系列重要國際事件的相繼爆發,歐洲、中東、亞太三大地緣政治板塊,呈現出一個相互影響、加速演變的態勢,使得地緣政治博弈更加複雜,當然這個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取決於世界上主要大國之間的關係,他們的合作、競爭與較量。
展望未來,在歐洲,美歐與俄羅斯圍繞烏克蘭問題發生的這場冷戰以來最為激烈的地緣政治碰撞,出現的制裁與反制裁的鬥爭可能會繼續的焦灼化、長期化,烏克蘭局勢繼續對歐洲的安全格局、對全球大國關係的走向,對世界經濟形勢和全球能源市場都將産生複雜和長期的影響。在中東,未來極端恐怖勢力很可能會繼續發展,地區的教派、民族和地緣矛盾可能會進一步加劇,進一步衝擊著中東的地區格局,給世界帶來重大的影響。在亞太,特別是西太平洋,美國儘管由於烏克蘭軍事影響,他的戰略東移可能會放慢,但是由於美國霸權戰略目標的設定,它的亞太動議戰略不會改變,而且美國在西顧烏克蘭的同時,在東邊並沒有減力,一直在升級盟友體系,拉動新興夥伴,推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談判等等,特別是利用日本,所以亞太、西太平洋的環境未來可能會更加複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