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銀行 > 銀行要聞 > 正文

字號:  

後貸存比時代銀行或將擺脫同質化競爭模式

  • 發佈時間:2015-06-25 18:13:42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魏可  責任編輯:胡愛善

  導語:隨著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貸存比指標越來越不合時宜。貸存比指標過去作為重要的監管指標,其對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的反向引導作用十分明顯,一是強化了商業銀行存款立行的經營模式,二是對影子銀行體系的誕生起到了激勵作用。

  隨著貸存比指標硬性約束的取消,未來商業銀行的衝時點攬儲大戰或將消失,商業銀行也將依據自身核心優勢實現差異化競爭,擺脫目前的同質化競爭模式。但由於其他監管指標約束仍然存在,所以商業銀行規避監管的創新行為不會停止。

  中國網財經6月25日訊 6月24日,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草案)》,刪除了貸款餘額與存款餘額比例不得超過75%的規定,將貸存比由法定監管指標轉為流動性監測指標。

  商業銀行目前是我國最重要的金融機構,在整個金融格局中佔據著半壁江山,所以其經營行為對整個經濟金融體系影響頗巨。貸存比指標是約束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的最重要的幾類指標之一,其他重要指標包括資本充足率、準備金率、流動性覆蓋率、撥備覆蓋率等。

  貸存比指標的計算非常簡單,主要含義是納入貸存比的貸款餘額與納入貸存比的存款餘額比例不得超過75%。這一指標在我國商業銀行由指令性計劃向市場化經營轉型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限制以單一存貸業務為主要業務的規模擴張和流動性管理起到了積極的效果。但隨著商業銀行經營業務種類的豐富和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貸存比指標越來越不合時宜。

  隨著中國經濟金融體系的發展,貸存比指標所棲身的條件已經發生重大變化

  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工具越來越豐富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商業銀行除了自有資金,還可以從公開市場進行負債,流動性管理工具越來越豐富,商業銀行的流動性風險管理不必然依靠自有資金。在新的形勢下,流動性覆蓋率(LCR)、凈穩定資金比率(NSFR)等國際通用的流動性風險管理指標也許更為有效。

  商業銀行經營業務的類型發生了重大變化

  商業銀行經營的業務種類越多越多,同業業務和理財業務的創新和發展為商業銀行提供了規避貸存比等監管指標的溫床,這些創新行為滋生了中國的影子銀行體系,增大了中國金融業的系統性風險,而監管部門在較長時間內卻沒有有效的辦法。

  3、貸存比指標強化了商業銀行以存款立行的經營模式

  因為只有獲取更多的存款,才能發放更多的貸款,獲得更多的利潤。這种經營模式並不適合所有類型的銀行,有的銀行擅長資産端的投資,而弱于負債端的資源獲取,卻也不得不被迫加入存款爭奪大戰,使長期以來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陷入低水準的同質化競爭。月末、季末、年末的存款大戰即來源於此。

  那麼,後貸存比時代的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將發生哪些變化?

  衝時點的攬儲大戰或將逐漸消失

  商業銀行資産規模擴張的需求和貸存比指標約束之間存在天然的對抗性。過去幾年,商業銀行通過理財業務、同業業務等多種業務創新來為衝時點大戰提供資源支撐。理財業務和同業業務在關鍵時點對市場流動性的吸收力度在2013年6月底的“錢荒”中得到了淋漓盡致地體現。

  不過,據普益財富的數據監測,自2014年9月份“存款偏離度”政策出臺之後,以往顯著的銀行理財月末效應展現了新的形式,説明其與時點存款之間的關聯已經很弱。

  此次研究的數據截取以2014.5.31(星期六)----2014.6.6(星期五)開始,2015.5.22(星期六)----2015.5.28(星期五)結束,為其周數編號1-52,共52周。稱一個月發行産品的最後一週為月末周,其對應編號為月末點,如下表所示:

圖一:股份銀行各期限類型産品發行量趨勢圖

  如圖1所示,自2014年9月存款偏離度政策出臺之後,從發行量的變化看,由以往的月末衝高到後來的月末發行量變少,且一個月內,前三個星期發行的産品量波動並不大,銀行不再月末衝量,表明存款偏離度對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量影響力確實較大,進而呈現另一種“月末效應”。銀行理財産品發行數據上走勢驗證了“存款偏離度”政策對銀行理財業務和時點存款之間關聯效應的強制剝離。

  雖然衝時點攬儲大戰行為未來會逐漸消失,但在目前的階段,銀行依然可以依靠1個百分點的利差獲得不菲的利潤,所以銀行總行對於分支行的吸儲行為不會放鬆。

  銀行規避監管金融創新的行為不會停止

  上文已提到,貸存比指標只是約束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的最重要的幾類指標之一,而非唯一的指標。即使貸存比指標的硬性約束消失,銀行仍需要滿足資本充足率監管、撥備覆蓋率的監管、央行合意貸款額度的控制,滿足貸款集中度監管等各類監管指標。

  所以,未來商業銀行仍需要通過信託受益權、資管計劃、資産證券化等多種方式將信貸資産轉移出表,以滿足監管部門多方面的監管。商業銀行作為市場化的主體,其盈利動力會永遠持續。而且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傳統的存貸利差經營模式將經受極大的挑戰,未來主流大型商業銀行將尋求理財業務等中間業務作為戰略轉型的突破口。商業銀行在開展此類中間業務時,必然尋求規避上述各類重要指標的監管,以擴大自身的盈利能力。

  未來銀行將真正實現差異化競爭,分工程度將加深

  隨著貸存比指標的硬性約束取消,銀行之間的能力差異會愈發明顯,各類金融機構之間可以通過合作以彼之長補己之短,而非必然陷入同質化的競爭中無法自拔。善於獲取存款資源,而不善於管理資産風險的銀行,可以通過和其他投資能力較強的銀行合作來補足短板。在服務中小微企業領域做出成績的銀行,其負債資源可能並不充足,可以通過同業市場的調劑來補足短板,實現更加專業化和差異化的經營。

  未來隨著準入的門檻放鬆和準入限制的放鬆,沒有一家銀行能夠成為真正的全能性銀行。找準自己的核心優勢並不斷加固,才是正確的戰略選擇。當所有的銀行都能夠依據自己的核心優勢來經營,中國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脫節危機便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無論再艱難,技術含量再高的業務,也總有優秀者能夠實現突破。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國務院會議同意取消貸存比指標作為硬性約束,但《商業銀行法》的正式頒布實施仍有時日。據悉,銀監會將用一年的時間推進《商業銀行法》的修訂,爭取2015年年底出建議稿。《商業銀行法》的修訂案的頒布實施可能更晚。對此,業內人士需要有清醒的認識。(作者係普益財富研究員魏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