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醫藥 > 醫藥要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自主研發生物工程角膜獲批 效果接近人體角膜

  • 發佈時間:2015-04-30 08:37:59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朱苑楨

  中國網財經4月30日訊 4月28日,由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並擁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生物工程角膜(脫細胞角膜基質,商品名:艾欣瞳,以下簡稱“生物工程角膜”)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書,這是全球首個高科技生物工程角膜産品。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脫細胞角膜基質的總有效率達到94.5%,愈後效果接近人捐獻角膜。

  生物工程角膜是中國再生醫學國際有限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以下統稱“中國再生醫學集團”)持續多年投入所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也是該集團繼組織工程皮膚“安體膚”參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之後的又一個重大自主創新成果。

  生物工程角膜:效果接近人體角膜

  脫細胞角膜基質,由異種角膜經過特殊工藝處理,去除了角膜中的細胞、雜蛋白、多糖等抗原,保留了天然角膜基質膠原蛋白結構,可與周圍組織快速整合,並隨著自身細胞的遷入改建,移植角膜逐漸透明,患者視力逐漸恢復。

  知名眼科專家、北京同仁醫院眼科教授鄒留河認為,生物工程角膜的最大特點是融合性好,脫細胞角膜基質與人眼自然融為一體,而目前國外一些人工角膜産品,主要以硅膠等為材料,病人排異反應明顯。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化學工程終身教授崔佔峰先生認為,隨著生物工程角膜的産業化,不僅中國的數百萬患者有望重見光明,在受佛教思想影響較大的東南亞等國家也有廣泛的市場。特別是隨著病人視力的恢復,角膜盲患者將由社會的負擔重新變成社會價值的創造者,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

  據武漢協和醫院眼科主任張明昌教授介紹,武漢協和醫院有47名患者參加了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的臨床試驗,經臨床治療後全部取得滿意效果。其中:1號患者周女士患有真菌性角膜炎,左眼球的2/3被灰白色的潰瘍病灶覆蓋,近乎失明並面臨摘除眼球的風險,在此情況下參加了生物工程角膜移植試驗。2013年9月底,周女士回協和醫院復查,移植了生物工程角膜的眼睛視力恢復到0.4,正常眼睛的視力為0.5,雙眼看上去並無差異。生物工程角膜的臨床效果顯著。

  生物工程角膜臨床試驗結束後,部分術後隨訪結果顯示:生物工程角膜透明並形成與正常角膜相似的結構,使用安全有效。

  安體膚:含活性表皮層和真皮層

  中國再生醫學集團的另一科研成果組織工程皮膚“安體膚”是國內唯一具有活細胞的組織工程皮膚,也是國內唯一上市的組織工程皮膚産品。

  安體膚和人正常皮膚相似,同時含有活性表皮層和真皮層。安體膚應用於燒燙傷患者,可以改善創面癒合的環境,具有加快癒合速度、迅速減輕疼痛、及時保護創面、避免二次創傷、減輕色素沉著、減少瘢痕形成等優點。

  據悉,杭州“705” 公交車爆炸案、昆山“802”中榮金屬製品廠爆炸案發生後,中國再生醫學集團迅速聯繫救治傷員的醫院並進行了安體膚捐贈。在全身Ⅲ°燒傷患者身上,使用安體膚3周後,傷員的安體膚覆蓋處有新生皮膚生成;另一深Ⅱ°燒傷的傷員使用安體膚2周後,安體膚覆蓋處創面癒合良好,有上皮組織形成,顯示了安體膚卓越的臨床效果。

  安體膚與中國再生醫學集團旗下的另外兩個産品:重組人脫細胞真皮基質、選擇性脫細胞雙層皮一起形成了中國再生醫學集團皮膚領域的系列産品。目前,中國再生醫學集團積極構建國際性的科研佈局。據中國再生醫學總裁邵政康介紹,集團已經與牛津大學、香港大學和第四軍醫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形成了國際性專家團隊,使集團的研發和産業化優勢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50年內人類將培育出所有器官

  據中國再生醫學集團産業中心主任張愛兵博士介紹,與傳統的自體或異體組織、器官移植相比,組織工程克服了以創傷修復創傷、供體來源不足等難題,從根本上解決了組織、器官缺損的修復和功能重建等問題,其産品可用於改善、修復、再生或替代人體多種組織器官,標誌著醫學將走出器官移植的範疇,步入到製造組織和器官這一生命科學最具挑戰性的前沿領域。

  美國生物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吉爾伯特預言:“用不了50年,人類將能夠培育出人體的所有器官”。

  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是利用現代生命科學及工程學原理,研製體外製造可供移植人體組織器官的新興學科,其核心就是建立細胞與生物材料的三維空間複合體,即具有生命力的活體組織,用以對病損組織進行形態、結構和功能的重建並實現永久性替代。

  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將體外培養擴增的正常組織細胞吸附於一種生物相容性良好並可被機體吸收的生物材料上以形成複合物,細胞在生物材料逐漸被機體降解吸收的過程中,形成新的在形態和功能方面與相應器官、組織一致的組織,從而達到修復創傷和重建功能的目的。

  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不僅為解除病人痛苦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更標誌著“生物科技人體時代”的到來,是“再生醫學的新時代”,是一場影響深遠的醫學革命,使提高人類生活品質及壽命延長成為現實。

  蘊藏千億美元市場潛力

  組織工程的提出和建立至今只有短短二十多年,但其應用前景廣泛、市場潛力巨大。

  據組織工程領域的權威專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化學工程師Robert Langer 和美國馬薩諸塞州立大學醫院臨床醫師Vacanti的調查:美國每年花在器官及組織損害病人身上的資金多達4000多億美元,幾乎佔了美國醫療費用的一半;美國醫院每年要為這些病人作800萬例次手術;美國每年約有4000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時死亡,還有約10萬人在未被列入等待器官移植時就已死亡。

  有專家估計,全球組織工程及其技術衍生産品約有1000億美元的潛在市場。2000年,《時代》雜誌更是將組織工程列為21世紀十大熱門領域的榜首。再生醫學領域的專家崔佔峰、金岩、鄒留河認為,在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領域,我國很有可能在若干方向實現領先發展。

  中國再生醫學集團總裁邵政康對中國再生醫學未來發展的四大方向進行展望:以生物工程角膜和組織工程皮膚為主導的組織工程産品研發;細胞和幹細胞的研發和臨床應用;化粧品和抗衰老産品的研發;高端醫療器械産品研發、生産和銷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