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去年中國高舉反壟斷利劍 開18億罰單創歷史紀錄

  • 發佈時間:2015-01-03 07: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啟安

  2014年中國高舉反壟斷利劍,對擾亂市場秩序的內外資企業都不留情,一年共開出18億元罰單,創下歷史紀錄。據了解,下一階段反壟斷調查工作重點將轉移至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專家稱,未來反壟斷執法將進入制度化和常態化,繼續堅持平等監管的原則,誰壟斷就調查誰。

  1

  打出調查組合拳

  2014年是我國實施《反壟斷法》6年來管理部門執法最主動、力度最大的一年,執法機關一改過去被動局面,經常主動突擊檢查。而且反壟斷的3家機構——國家發改委、國家工商總局和商務部齊發力,形成“三龍治水”的局面。3月,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人員到日立中國進行突擊調查;6月,商務部禁止海運P3聯盟;7月28日,國家工商總局專案組對微軟公司在上海、廣州、成都等4個經營場所同時進行反壟斷突擊檢查……

  2014年反壟斷還打出了“組合拳”:執法對象涉及産業鏈上所有環節的企業;調查內容包括各種壟斷行為——橫向壟斷、縱向壟斷以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處罰一視同仁,既有跨國公司,又有國內央企。

  “雖然罰款不是反壟斷的全部內容,但開出18億元的罰單還是歷史空前的。”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對本報記者表示,2014年反壟斷執法亮點很多,包括加大對各個不同所有制企業反壟斷的力度。過去對跨國公司單純強調吸引、鼓勵和保護,現在開始強調執法和監管,同時,對內資企業也加強了反壟斷調查。

  2

  監管企業巨頭不容易

  當前經濟改革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而壟斷恰是阻礙市場發揮作用的一道障礙。專家指出,有效的反壟斷執法能改變“重審批輕監管”局面,促進我國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2014年反壟斷不僅凈化了市場經濟環境,而且有助於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劉俊海説。

  然而反壟斷執法並非一帆風順,市場上能形成壟斷勢力的大多是權力巨頭,查處這些財大氣粗的強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反壟斷對象往往是大企業,包括跨國公司和央企。我們不反對企業做大做強,而是反對遏制公平競爭的行為。”

  因查處了一些外企,曾引起海外質疑中國進行選擇性執法。對此,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反壟斷調查所涉及的企業,外國企業只佔10%。他強調,中國反壟斷不針對特定企業,不搞選擇性執法。

  此外,反壟斷執法還存在一些其他問題。中國社科院美國所副研究員蘇華表示,我國反壟斷執法機構面臨有限的執法資源與不斷增長的執法需要之間的矛盾,需要充實執法力量,加強機構間協調溝通,形成合力。

  3

  今年發力破行政壟斷

  進入《反壟斷法》施行的第七個年頭,中國執法的重點是什麼?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在闡述2015年的工作重點時稱,下一步將向破除行政性壟斷轉移。業內人士認為,之前大部分反壟斷執法集中在一些企業巨頭身上,今後,濫用行政權力、排除競爭和地方保護主義等將是調查的主要內容。

  目前反壟斷執法是“雙層次、三龍治水”模式,即由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組織、協調、指導反壟斷工作,由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和國家發改委共同負責具體的反壟斷執行工作。這種“多頭執法”的模式有時會導致執法效率低下、成本增加等問題。

  劉俊海建議,可以對反壟斷機構體制進行改革,如果三機構不能合一,也應制定統一的規則,協調執法步調,消除反壟斷盲區和監管套利縫隙,形成監管合力。

  “2015年反壟斷執法應該更上一層樓,要更加關注民生,防止濫用壟斷行為的發生。要繼續弘揚平等、法治、透明的監管理念,對調查過程和結果要公開透明,對社會關注的敏感案件應建立專題聽證會制度,增加執法的透明度。”劉俊海指出,今後,還應繼續堅持平等監管的原則,不會單獨瞄準某一類企業,誰有病誰吃藥,對所有企業監管遵循‘地位平等,共同發展,公平競爭,互利合作,平等監管,平等保護’的原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