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仔:新常態下需高度重視塑造製造業競爭新優勢
- 發佈時間:2014-12-29 10:50:59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孔彬彬
中國網財經12月29日訊 2014年《産業藍皮書》發佈暨中國製造業發展研討會今天上午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科研處處長張其仔指出,中國邁向經濟新常態過程中,一定高度重視塑造製造業競爭的新優勢。
今年藍皮書的重點是研究製造業,包括四大部分:總報告、行業、專題、國際經驗。張其仔表示,通過這四方面的分析,我們認為中國邁向經濟新常態過程中,一定高度重視塑造製造業競爭的新優勢。
第一,與服務業的競爭力相比,我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仍處於強勢地位,是推動中國出口市場份額持續上升的主體力量。中國製成品出口占全球製成品出口的比重,2000年超過英國,2002年超過法國,2004年超過日本,2006年超過美國,2007年超過德國。2008年中國初級産品的市場佔有率2008年為2%,2013年為2.2%。製成品國際市場佔有率為由2008年12.7%增加到17.4%。在貨物出口的比重2003年超過了90%,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穩定在93%左右。相比製造業,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在國際上相對比較弱。與製成品在全球佔有重要地位相比,我國的服務業出口在全球的影響力小得多,所佔比重不足5%。服務貿易雖然要加快發展,但在可見的一段時期內很難成為推動中國出口增長的支柱性力量。分行業來看,我們在金融、保險、版稅和許可證費等方面在全球佔的比重非常低,我們服務業中佔的比較大的是建築行業。
第二,製造業中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産品,低端産品的國際市場佔有率最高,但比較優勢在不斷弱化,我國製造業正處於艱難的結構調整“陣痛期”。在市場佔有率方面我們的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産品、低端産品在國際市場佔有率比較高,2013年佔30%,低端産品在國際市場佔有率超過17%,近幾年,特別是2009年以後我們發現勞動與資源密集型産品以及低端産品的比較優勢在比較弱化,中高端産品的比較優勢在經過一個時期增長之後也處於平臺期。所以現在中國製造業正處於傳統優勢弱化、新優勢艱難累積交織競爭的時期。
第三,一系列制約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因素仍然需要亟待解決。産業競爭力報告中分析了四大因素可能對我們未來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造成很大約束。一是金融服務業的競爭力比較弱,金融服務業不但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即使與金磚五國相比也比較弱。二是中國的物流成本這幾年雖然呈現了下降趨勢,但跟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比較高。三是我國知識生産領域的競爭力全球相對比較弱,過去30多年來,我們的知識生産領域的競爭力不斷提高,我們論文發佈數量位於全球第二,但是相對影響力並不匹配。
第四,與硬實力相比中國的軟實力相對比較弱。我們認為衡量軟實力的重要方法就是中國創意産品和創意服務業的全球競爭中的地位得到體現。我國是創意産品的出口大國,但是更能體現一國軟實力的電影、圖書、報刊等領域的競爭力都比較弱,六大類創意服務出口當中除了廣告、市場研究和民意調查服務之外,其他創意服務與美、英、德存在極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