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耕地退化面積超40% 化肥過量使用超標近2倍

  • 發佈時間:2014-12-22 08:40:00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李慧  責任編輯:姚慧婷

  據調查,中國現有耕地中,中低産田佔耕地總面積的70%。粗放的耕作方式,特別是化肥過量施用造成耕地品質的退化,目前我國耕地退化面積佔耕地總面積的40%以上。數據背後,透露出我國耕地品質呈現出怎樣的態勢?在我國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階段,應如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做到“藏糧于地”?

  耕地品質“三大”“三低”

  近年來,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實現了“十一連增”,我國用佔世界耕地面積不到1/10的土地生産出世界1/4的糧食。然而,目前我國糧食生産方式依然較為粗放,實現糧食連增消耗了大量的耕地資源、環境資源,過大的承載也給土地帶來超強負擔。

  農業部耕地品質建設與管理專家指導組研究員徐明崗指出,“這些年來,我國農業生産一直堅持高投入、高産出模式,耕地長期高強度、超負荷利用,耕地品質呈現出‘三大’‘三低’態勢。‘三大’指中低産田比例大、耕地品質退化面積大、污染耕地面積大;‘三低’指的是有機質含量低、補充耕地等級低、基礎地力低。”

  據調查,中國現有耕地中,中低産田佔耕地總面積的70%,耕地退化面積佔耕地總面積的40%以上,南方土壤酸化,華北平原耕層變淺,西北地區耕地鹽漬化、沙化問題也很突出;全國耕地土壤點位污染超標率達到19.4%,南方地表水富營養化和北方地下水硝酸鹽污染,西北等地農膜殘留較多。

  農業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發佈的《全國耕地品質等級情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把全國耕地按品質等級由高到低依次劃分為一至十等。其中,評價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積為4.98億畝,佔耕地總面積的27.3%;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積為8.18億畝,佔耕地總面積的44.8%;評價為七至十等的耕地面積為5.10億畝,佔耕地總面積的27.9%。

  “當前,我國糧食連年增産、高位護盤極為艱難,各種資源要素繃得很緊,保護與提升耕地品質十分緊迫。”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説,必須加強耕地品質保護與提升的思路目標、技術路徑及重點措施,夯實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刻不容緩

  如今,在我國很多地方,莊稼生産幾乎全靠化肥“當家”。長期致力於退化生態系統與退化農田修復的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高明介紹,國際公認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是每公頃225千克,但目前我國農用化肥每公頃面積平均施用量超過400千克,是安全上限的1.93倍。

  “一方面是化肥使用量大,另一方面是化肥的利用率低,肥料沒吸收,都變成了污染。”蔣高明説。與此同時,我國工廠化養殖動物每年産生大量動物肥料,但因養殖業與種植業分離等原因,這些本可成為很好肥料的動物肥料並未用到應該用的地方。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張曉山指出,目前,我國化肥使用量約佔世界的三分之一,化肥利用率僅為33%,農藥利用率為35%左右,年使用地膜約130萬噸,回收率不足60%,年産生畜禽糞污約38億噸,有效處理率僅為42%;農業年均缺水約300億立方米;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僅為0.52,低於發達國家約20個百分點。

  “我們不能再靠透支環境,超標使用化肥農藥,來換取農業産出。農業同樣有個産業轉型升級的問題,農業發展方式必須轉變。”張曉山説。

  對此,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堅定不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儘快轉到數量品質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技術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藏糧于地”如何實現?

  “未來的糧食是存在家裏、倉庫裏,還是存在大田裏?”耕地品質堪憂的現狀,再次這樣向我們發問。

  “在耕地數量不足的情況下,品質就尤為重要,加強耕地土壤品質培育,不斷提高糧食生産能力,已成為我國發展農業生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最根本辦法。”曾衍德説,“如果把農田基礎設施比喻成人體的骨骼,那麼基礎地力就是血肉。必須加強耕地品質保護與提升,努力做到‘兩提一改’,才能實現藏糧于地。”

  曾衍德分析指出,“兩提”正是要提高田間設施水準和耕地基礎地力,要按照《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要求,確保到2020年建成8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的高標準農田,耕地基礎地力提高0.5個等級,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0.5個百分點。“一改”就是改善耕地品質環境,推動開展耕地品質修復和污染綜合治理,力爭到2020年,畜禽糞便等有機肥資源利用率提高20個百分點,秸稈還田、殘膜回收達到80%,實現化肥、農藥用量零增長,耕地酸化、鹽漬化等問題得到有效控制。

  “《公報》統計也顯示,高等級耕地佔耕地總面積的27.3%,基礎地力較高,要用養結合;低等級耕地佔27.9%,生産障礙因素突出,短時間內較難得到根本改善;佔全國耕地總面積44.8%的中等級耕地,正是未來的潛力股。”農業部種植業司副司長何才文分析説,這部分耕地所處環境氣候條件基本適宜,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條件較好,障礙因素不明顯。到2020年,按照耕地基礎地力平均提高1個等級測算,可實現新增糧食綜合生産能力1600億斤以上。

  專家指出,除了提高耕地品質的措施,保護耕地品質的制度性安排也需進一步完善。目前,在國家層面還沒有專門的耕地品質保護法律法規,現有法律法規在耕地品質保護上缺乏“硬杠桿”。應儘快制定耕地品質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加大耕地保護資金投入,完善耕地品質、土壤墑情、肥效三大監測網路,建成國家、省、市、縣四級耕地品質監測預警體系,形成耕地品質保護的長效機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