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 中國工業刷新升級版
- 發佈時間:2014-11-13 15:30:34 來源:工信部網站 責任編輯:孫業文
在訂單減少、零售疲軟、高庫存的多重壓力下,我國服裝製造業近兩年銷售收入和利潤大幅下滑。然而,全球第一個依託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實現西裝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的青島紅領集團,今年營收增速預計將超過200%。
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正日益成為我國工業提高勞動生産率、打破環境資源約束、提升産品技術品質和品牌含金量的重要途徑。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指出,新一代資訊技術的突破和擴散以及由此帶來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能源網際網路、工業網際網路、數字化製造等一系列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正在給傳統生産方式帶來革命性變化,更深刻影響著社會經濟形態。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主要行業大中型企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2.3%,其中,航太、航空、機械、船舶等行業普及率超過85%;家電、服裝、傢具等行業正形成以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為主導的新的生産方式;重點行業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超過60%;用資訊化手段對企業進行管理的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裝備率超過70%;工程機械、電子設備、風機製造等行業服務型製造業務快速發展;汽車、鋼鐵、化工等行業協同供應鏈水準不斷提高。
兩化融合 雙輪驅動
你是否聽説過“全屋定制”?只需一個電話,設計師就可到府測量,將測量數據與家庭成員、身高、風格喜好、價格區間、特殊要求等輸入平板電腦後,系統就會自動從雲端數萬優秀方案中篩選出最適合的一個,推送到用戶面前。結合用戶的需求反饋,一套優選方案可以瞬間完成。
在廣東佛山維尚傢具公司,“全屋訂制”的神奇正在上演。總經理黎幹説,得益於智慧生産系統,維尚一天能生産15萬個部件,組裝3000多套産品,生産效率可達傳統企業的6—10倍。
資訊化的春風,使許多傳統加工企業煥發生機,也映射出兩化融合的重要意義: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資源環境約束逐步強化,要素成本日益上升……企業迫切需要兩化融合;傳統工業化向新型工業化邁進,製造業由大變強,國家也應大力推動兩化融合。
從十六大提出“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到十七大提出“大力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再到十七屆五中全會、十八大進一步明確要求“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一直將兩化融合作為促進工業由大變強的戰略路徑。目前,這一戰略已在神州大地生根發芽,結出碩果。
兩化融合魅力初顯
助力傳統産業,培育新興産業,新技術新模式不斷涌現
10餘年來,從機械、船舶、汽車,到紡織、電子行業,我國生産設備的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改造步伐逐漸加快;鋼鐵、石化、紡織、醫藥等行業中,過程式控制制和製造執行系統也已全面普及。兩化融合,正顯示出它的巨大魅力。
——産品品質更優,生産效率更高,銷售渠道更廣,環保壓力更小……兩化融合,助力傳統産業改造升級。
山東兗礦集團濟三煤礦應用E礦山綜合資訊管理系統後,實現了“機器換人”,減少人員投入150人,工作效率提高22%。安全生産也更有保障,預警成功率達100%,縮短故障響應時間15%以上;
2013年,中國化工集團旗下的PVC生産企業德州實華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拓寬銷售渠道,線上銷售佔全部銷售收入的七成;
燕京啤酒在同行業中率先實施能源計量管控系統(EMS),實現了對廠區各車間、辦公樓、站房、庫房等的電、水、蒸汽、二氧化碳以及相應一次、二次燃料的能源計量和管理,能源管理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新技術不斷涌現,新模式風生水起……兩化融合,培育新興産業做大做強。異地協同設計、大規模定制、精益製造、網路化組織、模組化生産等新的發展模式浮出水面。
最近兩年,融合了智慧裝備、軟體、新材料等成果的3D列印技術在全球製造業中掀起波瀾。在我國,由中船重工昆明705所自主研發的實用型3D列印系統系列産品也已成功推出,緊跟時代腳步。
也是這兩年,樂視、小米等網際網路電視企業憑藉商業模式創新,向傳統家電行業發起衝擊。産品定位上,他們不求種類繁多,更求功能先進;行銷模式上,他們不鋪門店,更重網路,省去大量人力和租金成本。
——資訊消費增勢洶湧,電子商務快速成長……兩化融合,為西部、農村地區帶來新的發展契機。
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超過1.1萬億元,同比增幅近五成。而在去年,在淘寶和天貓平臺上,縣域接收的包裹約18億件。三四線城市乃至農村的消費者們坐在家裏就能方便地買到實惠的商品。
“網店開在家裏頭,幸福生活有奔頭。”過去7年間,徐州沙集鎮從一個普通的蘇北鄉鎮,成長為年銷售額近20億元的簡易傢具網上製造和銷售中心。千余戶村民通過開網店走上致富路,不少年輕人紛紛回村創業。目前,淘寶網和天貓上註冊地在農村(含縣)的網店超兩百萬家,農村電商迎來快速增長。
推廣標準管理體系
簡政放權、創新驅動,從“給錢給項目”到“給規則、創環境”
“企業推進兩化融合是一個漫長過程,短期無法獲得明顯的競爭力提升,只有達到一定階段,才能實現質變。”工信部電子資訊司副司長安筱鵬同時表示,一旦資訊化實現綜合整合,其作用會立刻呈臺階式躍升。
前景值得期待,現狀卻不容懈怠。按發展水準,兩化融合可劃分為起步建設、單項覆蓋、整合提升和創新突破4個階段。據工信部對國內3萬多家企業的調查,將近40%仍處在著重基礎設施建設的起步階段,40%多處於資訊技術應用到關鍵業務環節的單項覆蓋階段,而實現了應用系統之間的協同整合、進入整合提升階段的還不到20%。
如何又好又快地推進兩化融合?在這方面,工信部等部門已開展了不少有益探索。
又好又快,關鍵在於創新,以全面推廣標準管理體系作為抓手。
“過去,‘給錢、給項目、給政策’,容易扭曲政策;現在推進兩化融合,創新思路,‘給’的是規則。”國家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王安耕教授口中的“規則”,正是工信部近年大力推廣的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該體系明確了推廣的體系框架、內容和方法論,還圍繞智慧製造、工業軟體、工業控制等制定了技術標準。王安耕認為,通過標準體系的制定、評估、試點和推廣應用,可實現行業、區域兩化融合水準的整體提升,也為一些理念落後、水準不高的企業提供了趕超機會。
此外,我國還實施了一系列具體行動,打出“組合拳”:中小企業能力提升、電子商務和物流資訊化整合創新、重點領域智慧化水準提升、智慧製造生産模式培育、網際網路與工業融合創新、資訊産業支撐服務能力提升……
又好又快,根子在於改革,不斷釋放紅利。
簡政放權、創新驅動,企業動力更足了。
取消電信業務資費審批、取消電腦資訊系統整合企業資質認定……工信部先後取消下放20項行政審批事項,從體制機制上給市場主體鬆綁。年底前,還將取消、下放至少9項,比例不低於一半。
5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傳出好消息,中央財政新興産業創投引導資金規模將成倍擴大,國家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也將加快設立。依靠創新驅動發展,已成我國篤定的選擇。
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心氣更高了。
8月25日,第三批移動轉售業務試點名單公佈,至此,已有25家民營企業進入基礎電信領域。社會資本力量的涌入,使電信行業競爭更加充分,也將為兩化融合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藍圖繪就難題待解
需在企業認識、資訊暢通、政府管理等方面持續發力
兩化融合,成果讓人自豪,形勢催人奮進。
縱覽全球,壓力不小。
最近,製造業強國德國提出面向未來的“工業4.0”戰略,推動製造業向智慧化轉型。與之類似,不少發達國家亦紛紛拋出“再工業化”戰略,構築新的競爭優勢。
立足自身,殊為不易。
與發達國家先工業化、後資訊化不同,我國在工業化未完成時迎來了資訊化,面臨著實現工業化和加快資訊化的雙重使命,任務更重。
面向未來,阻礙不少。
近年來,我國製造業生産成本上升很快,低成本優勢難以維持,這必然要求勞動生産率要“跑得更快”。同時,裝備化基礎薄弱、流程管理缺位、企業管理和資訊化兩張皮等問題依然存在。
認清方位,方可繪製藍圖。
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工業化基本實現,資訊化水準大幅提升。去年,《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頒布,提出到2018年,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水準指數達到82。其中,重點行業大中型企業兩化融合水準逐級提升,處於整合提升階段以上的企業達到80%;中小企業應用資訊技術開展研發、管理和生産控制的比例達到55%,應用電子商務開展採購、銷售等業務的比例達到50%。
藍圖已然繪就,難題仍待破解,考驗著政府和企業的智慧與勇氣:
——企業對資訊化的認識仍需提高。
“兩化融合不單是一個技術問題。”據王安耕介紹,我國多數企業負責人對資訊技術應用的認識還停留在通信應用、圖文處理等低端層次,缺乏利用資訊化手段提高企業生産、管理水準的能力。黎幹對此深有感觸,“企業推進兩化融合,最需要的是一把手和決策層堅定信念。投入高、見效慢,信念不堅定,容易半途而廢。”
——“資訊孤島”障礙仍待掃除。
我國企業的資訊化絕大多數從起步開始就是分頭建設,缺乏統一規劃,結果造成企業不同部門之間資訊傳遞不順暢,形成了像生産、財務、人事、銷售等“資訊孤島”,造成資源無法共用、資訊資源閒置,為未來資訊化升級換代埋下隱患。
——管理機制仍需完善。
“目前,電信體制改革、産品研發、網際網路監管等機制都不適應當前兩化融合的發展。”安筱鵬認為,未來要進一步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並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引導和鼓勵企業提高技術和管理水準,激發兩化深度融合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