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五年 在華外商受益
- 發佈時間:2014-10-28 15:0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孫業文
“飛利浦從總部到中國區,一直密切關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從最初的觀望到此後的積極參與,再到現在享受到了人民幣跨境業務給公司帶來的實際好處。”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大中華及東南亞區資金部經理鐘佳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自2009年7月中國國務院批准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試點,人民幣開始“出海”。五年後的今天,人民幣跨境業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已經成為世界第七大常用支付貨幣、第七大儲備貨幣,逐漸受到在華外資企業的認可和追捧。
“貿易+資金”雙重紅利
在鐘佳鳴看來,跨境人民幣業務帶來的便利首先集中在在經常項目方面。“飛利浦積極實施了貨物貿易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與結算。隨著人民幣跨境使用政策的鋪開以及相關手續的日漸便利,飛利浦香港決定將與國內眾多供應商的結算貨幣從美元轉為人民幣。
鐘佳鳴指出,從飛利浦的角度看,使用人民幣直接結算可以免除匯率因素對供應商的干擾,也有利於飛利浦的報價,有利於形成雙贏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便利並不僅僅集中于貿易端,對於飛利浦這樣的跨國企業而言,更大的便利在於集團內部人民幣資金的全球配置,比如去年7月份開始實施的人民幣境外放款業務。
鐘佳鳴表示,此舉對公司有很積極的影響,特別是考慮到飛利浦在中國境內的公司的人民幣資金一直比較充裕。首先通過人民幣境外放款,可以提高境內企業資金收益率,增加了新的資金融資渠道;此外,對於公司總部而言,可以有效解決資金在不同地區公司之間的配置,而通過內部融資而非向外融資,亦降低了公司的融資成本。
“嘗到甜頭”的鐘佳鳴表示,目前人民幣離岸中心主要在亞洲地區,人民幣在歐洲的流動性有待提高,目前公司的跨境業務主要在香港進行。飛利浦還有很多歐洲子公司希望使用人民幣與中國公司進行跨境結算,希望人民幣在歐洲的業務進程能進一步提速。
撕掉中國“資金孤島”標簽
在花旗銀行上海分行副行長張曉萌看來,如何提高人民幣資金的使用效率一直是在華外資企業關注的業務重心之一。
“在去年7月份之前,對於跨國企業而言,中國內地市場類似于資金孤島,資金進出的難度較大,對外資投資內地市場有所影響。”張曉萌對記者説,有些企業在內地運營二三十年有盈利,遇到海外收購時卻不得不須在海外借錢,導致公司資産負債表極為奇怪,一邊是現金很多,另一邊貸款亦很多,導致公司運營成本較高。
“然而,隨著去年7月份央行關於對外放款政策的出臺,特別是今年在自貿區試點的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將對在華外資企業提供極大資金便利,亦有利於撕掉中國‘資金孤島’的標簽,提高外商投資信心。”張曉萌説。
2013年12月2日,央行公佈《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金融支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稱區內企業可根據自身經營需要,開展集團內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為其境內外關聯企業提供經常項下集中收付業務。
金士頓就是受益於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的外企之一。金士頓科技電子(上海)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曾惠怡對記者指出,就集團而言開展的是全球戰略,美元一直是集團比較習慣使用的貨幣;在此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集團內部也僅是中國的子公司進行少量的人民幣結算,但直到今年自貿區推出了人民幣雙向資金池業務的新政策,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曾惠怡表示,其公司是3月底第一波使用人民幣資金池業務的企業,隨著人民幣資金鏈的打通,進出方便,該項業務使得集團在全球範圍內能更加方便、有效地配置人民幣資金,業務得以更加有效地開展。公司目前正在將包括台灣、香港、新加坡的人民幣逐漸往上海自貿區集中。
對此,中國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可以清晰地看到,目前越來越大的外資企業認可人民幣,有的企業甚至直接關掉其外匯賬戶,意味著人民幣進入全球跨國公司的資産負債表中。
“一般而言,儲備往往是指官方儲備概念,但人民幣進入民間和私營企業,帶來的效應不低於官方儲備。跨境人民幣業務開展後,內地不再是資金孤島。而是全球資金鏈中的一環,中國的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該負責人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