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館“瘦身轉型”賣水果 商品附加值增大
- 發佈時間:2014-10-21 15:31:00 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孫業文
“水果再也不是賺小錢的生意了!”這是一位三源裏果商老闆接受採訪時發出的感嘆。近兩年內,從街邊林立的水果店與露天果攤兒就能看出,水果行業勢頭正迅猛發展。記者探訪發現,如今的水果商販,已與人們傳統印象中的“起早貪黑、辛苦賺錢”大相徑庭。專家指出,水果産品附加值的迅速增長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現象1
餐館“瘦身轉型”賣水果
四個月前,人定湖公園附近一個佔地兩層的新疆餐館,走起了“瘦身轉型”路線。樓上仍然是餐館,樓下卻租給了一個水果商販,擺起了琳瑯滿目的水果。
樓上的餐廳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賣餐飲遠不如賣水果掙錢快了。如果餐飲做得好,誰會把自己的飯店規模縮減一半兒呢?”而樓下的水果老闆則這樣描述自己的利潤:“每個月,我這水果攤兒租金是15000塊,雇了個一店員工資3000塊,所以我賣水果的總利潤,就是把這些錢先賺出來,再加上個萬八千的。現在看前四個月生意,確實不錯!”
近兩年來,水果頂替餐飲等行業開門迎客的現象不在少數。東三環附近幾個佔地數十平方米的小商鋪,兩年前搖身變成了一個大型水果商店。雖然這家商店對面就挨著一個很有名氣的果蔬市場,但兩年來店舖一直生意紅火,顧客從早到晚絡繹不絕。除此以外,許多露天商販也將水果行業看成一塊“肥肉”,想要入駐其中分一杯羹。魯谷路首航超市旁的紅綠燈路口林立著許多小商販,其中賣水果的劉大姐告訴記者:“我以前是賣盆栽的,去年我就發現不如旁邊這些賣水果的賺得多,所以就改行啦!”
現象2
每月都有“小長假”
在德外大街旁的一條小衚同裏,一對專門進行水果零售的夫妻每個月都會“消失”幾天,雇旁邊一家賣煎餅的大姐為自己看店。有老顧客問:“不在店裏那幾天跑哪去了?”老闆娘聽了哈哈大笑:“嗨,我倆現在就是愛玩兒,每個月都給自己休假,天南海北的玩兒去啦!”老顧客當時就感嘆:“看來我們這些坐辦公室的,還不如水果老闆過得自在!”
除了休假等福利,果商還像人們想像中那樣“起早貪黑”般勞累嗎?在三源裏菜市場,賣水果的劉大哥以前都是早晨5點準時到新發地批貨,現在他卻把這個時間推遲到了上午10點。昨天中午,他坐在椅子上對記者笑著説:“你不知道,每天淩晨新發地那個‘堵’啊,尤其是上個月,每天來回都需要四五個小時,我回來就得10點了。後來我就想,為什麼非得去那麼早?幾個固定的批發商都認識我,好貨都給我留著。店裏有我老婆看著,現在我天天10點才出發,路上不堵,也不用起那麼早了。這不,剛回來!”在奧林匹克花園小區裏賣葡萄的小老闆比劉大哥還美:“我就是把附近這個葡萄園承包了一部分,每天摘下新鮮的葡萄,拿過來就賣。”
分析
商品附加值增大
經營理念也變了
水果行業為何在近兩年來變得如此吃香?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副主任趙萍認為,最大的原因是商品附加值的增大。“從前,賣水果是在賺辛苦錢,給人們的印象就是掙得少,而且累;現在,果商不只賣當季水果,還賣反季節水果;不只賣大陸水果,還賣國外的品種。再加上人們對水果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促使水果商品本身的附加值增大,因此果商獲得的利潤也遠高於以往。”
在趙萍看來,産品附加值的增高使果商經營理念也發生了變化:“大部分賣水果的老闆是外地人,但現在他們同樣追求與城裏人一樣的生活品質。如今,賣水果不再以量取勝了,所以許多果商不再起早貪黑,還能給自己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