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歐電信爭端和解 林耘:中企強勢促和

  • 發佈時間:2014-10-11 16: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有媒體稱,中國和歐盟近日達成一項臨時協議,包括中國將減少對華為和中興通訊的出口信貸支援,而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和中興通訊將不被歐盟徵收懲罰性關稅。對此,中國經濟網評論員林耘在《我財經》節目中説:“這是應對貿易摩擦的一種新做法,以市場換市場,通過量化標準讓雙方各自得到互利的發展機會,在解決貿易爭端當中憑實力説話,對等交換。中國的電信企業經過多年發展,具備了國際競爭力。對於歐洲方面來説,我們的産品品質好,價格便宜,我們是相對強勢的一方,所以迫使歐洲跟我們做對等的合作。”

  林耘補充説:“這種以市場換市場的方式,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企業要有實力;二是國家層面在應對爭端時要有話語權,並且敢於表達出來。”(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瀝慷 實習記者 王佳妮)

  以下是本條新聞的播報內容:

  【播報】來看今天財經今榜第三位的新聞。

  一起來關注中歐電信爭端。中新網援引路透社的報道稱,中國和歐盟近日達成了一項臨時協議,以解決長期以來的電信貿易爭端,和解協議包括中國將減少對華為和中興通訊的出口信貸支援,而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和中興通訊將不被歐盟徵收懲罰性關稅。此外,該協議還將産生一個實體,監控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在歐盟市場的佔有率,也將監控愛立信、諾基亞等歐洲公司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對此,有分析指出,解決電信領域內的爭端,將極大地改變雙方關係的基調。歐洲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對歐盟而言,中國的地位僅次於美國,若能成功達成電信協議,或許可以為日後達成範圍更廣的自由貿易協定鋪路。

  相關文章:

  [我財經]艾學蛟:財政預算由“軟監督”變“巧管理”

  [我財經]林耘談國企改革:政府是在動真格

  【播報】網羅財經熱點,聚焦消費話題,歡迎收看我財經。我是郭樅樅,大家也可以通過掃描螢幕右下方二維碼,收看我們節目的精彩視頻。以下是今天節目主要內容:

  1、【導視】北京否認將退出樓市限購,分析稱至少年內不會鬆綁。稍後請評論員林耘帶來分析點評。

  【播報】綜合十大財經網站,“財經今榜”第二到五位的新聞是:

  2、【導視】煤炭救市打出組合拳,國務院宣佈五大煤種15日起取消零關稅。

  3、【導視】媒體稱中歐電信爭端將在月內解決,中方可能會限制對華為、中興的信貸支援。

  4、【導視】美國彭博社的一份調查稱,反腐可能會使中國獲得高達700億美元的鉅額紅利。

  5、【導視】央行透露資本市場開放路線圖,未來將允許中企境外發行人民幣股票。

  【播報】首先,來看財經今榜的頭條新聞。

  在全國僅剩5城堅守限購之際,一則“北京限購退出方案已提交高層”的傳言不脛而走,傳言中,該“方案”涉及的內容包括:取消20%二手房交易個稅、放寬非京籍納稅年限審核、下調契稅等。不過,該消息很快得到北京市住建委方面辟謠,稱房地産限購政策現階段仍將繼續執行。

  一時間,關於一線城市限購是否適時鬆綁的問題再次成為業內關注焦點。對此,中新網援引多位房地産業內人士表示,雖今年房地産市場普遍遇冷,但以北京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有其特殊性,尚不具備限購退出條件,至少年內不太可能鬆綁。但也有人認為,北京仍存在適度、階梯性放寬限購的可能。一名在北京操盤別墅項目的開發商人士也表示,北京可能兩年內放開高端産品限購,否則,北京一些地王項目將面臨“生死劫”。

  【點評】林耘

  【追問】最新數據顯示,黃金週期間,大部分城市樓市成交量尚未回暖,土地市場也形成了一個短期內的價格洼地,於是有媒體報道説,一些房企開始針對一些高性價比地塊逆市抄底搶地。然而,同時也有媒體報道説,一些國內地産富豪已經轉戰海外尋找商機,另辟蹊徑來防止財富縮水。一個是“逆勢抄底”,一個是“轉戰海外”,做法似乎有些不同,您怎麼評價這兩種做法?

  【播報】來看今天財經今榜第二位的新聞。

  在寒冬中苦熬了兩年的煤炭行業,終於迎來轉機,煤炭“救市”的政策組合拳正在一一打出。來看《經濟參考報》消息,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日宣佈,將從2014年10月15日起,取消無煙煤、煉焦煤、煉焦煤以外的其他煙煤、其他煤、煤球等燃料的零進口暫定稅率,分別恢復實施3%、3%、6%、5%、5%的最惠國稅率。

  那麼,有了這束陽光,煤炭行業能否再回到以前的燦爛?業內人士表示,這是我國為減少國內煤炭市場供應、對進口煤實施“狙擊”的又一舉措,加上前期已出臺的控制進口煤數量以及品質政策,煤炭進口量減少已成定局,短期內有助於支撐煤市。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從中長期看,這種政策性的引導仍然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國內煤炭市場産能大量釋放以及下游需求持續疲軟之間的矛盾。

  【點評】林耘

  【追問】此外,從今年12月1日起,煤炭資源稅由從量計徵改為從價計徵,稅率由省級政府在規定幅度內確定。您覺得這能幫助煤企告別微利的困局麼?

  【播報】來看今天財經今榜第三位的新聞。

  一起來關注中歐電信爭端。中新網援引路透社的報道稱,中國和歐盟近日達成了一項臨時協議,以解決長期以來的電信貿易爭端,和解協議包括中國將減少對華為和中興通訊的出口信貸支援,而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和中興通訊將不被歐盟徵收懲罰性關稅。此外,該協議還將産生一個實體,監控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在歐盟市場的佔有率,也將監控愛立信、諾基亞等歐洲公司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對此,有分析指出,解決電信領域內的爭端,將極大地改變雙方關係的基調。歐洲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對歐盟而言,中國的地位僅次於美國,若能成功達成電信協議,或許可以為日後達成範圍更廣的自由貿易協定鋪路。

  【點評】林耘

  【追問】另外,近日李克強總理也正在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期間他表示,中方希望德國允許資質好的中國企業競標德國的高鐵項目。您怎麼看李總理的這次德國之行?

  【播報】繼續來看財經今榜第四位的新聞。

  儘管曾經寄生於“三公”消費而風光無限的白酒、餐飲、酒店、旅遊行業近年來出現集體下滑,但從今年“十一”黃金周消費旺季市場呈現的新氣象可以看出,高端消費市場正在告別轉型的“陣痛”,而反腐紅利也有望成中國經濟的新引擎。《經濟參考報》報道説,美國彭博新聞社對17位經濟學家進行了一項調查,這些經濟學家的中位數預測值是,中國政府的反腐運動,將在2020年使該國國內生産總值提高0.1到0.5個百分點。隨著賄賂對商業的拖累不斷得到緩解,按美元的現價計算,可能會獲得一筆大約高達700億美元的紅利,這相當於斯里蘭卡的經濟規模。

  與此同時,彭博社網站還有文章指出,中國的反腐行動正在為商界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降低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商的難度。而也有分析稱,我國的“反腐紅利”遠不僅於此,隨著更加公平、高效的市場經濟環境的建立,必將促使市場主體持續釋放更大的“改革紅利”和“民生紅利”。

  【點評】林耘

  【播報】來看財經今榜第五位的新聞。

  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監管層已經在醞釀進一步推進中國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副巡視員王丹近日透露,央行將推動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包括滬港通試點、研究設計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推動建立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機制。此外,“允許境內企業到境外發行人民幣計價的股票,以人民幣支付股息和紅利”,也是未來資本市場開放的一個重要方向。

  據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統計,目前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七大國際支付貨幣,而隨著人民幣在全球貿易中的使用量逐步增加,進一步推進人民幣的跨境投資水到渠成。但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觀研究員趙慶明表示,資本項目開放進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應本著漸進且成熟一項推一項的原則,對外投資的開放從機構投資者層面擴展到優質的個人投資者層面符合這一原則,預計不論是境內市場還是境外市場也都能接受。

  【點評】林耘

  【播報】新聞熱點,財經解讀,以上是本期節目的全部內容,謝謝您的收看,您也可以通過掃描螢幕右下方二維碼,收看我們以往節目的精彩視頻。再見。

  【播報】網羅財經熱點,聚焦消費話題,歡迎收看我財經。我是郭樅樅,大家也可以通過掃描螢幕右下方二維碼,收看我們節目的精彩視頻。以下是今天節目主要內容:

  1、【導視】北京否認將退出樓市限購,分析稱至少年內不會鬆綁。稍後請評論員林耘帶來分析點評。

  【播報】綜合十大財經網站,“財經今榜”第二到五位的新聞是:

  2、【導視】煤炭救市打出組合拳,國務院宣佈五大煤種15日起取消零關稅。

  3、【導視】媒體稱中歐電信爭端將在月內解決,中方可能會限制對華為、中興的信貸支援。

  4、【導視】美國彭博社的一份調查稱,反腐可能會使中國獲得高達700億美元的鉅額紅利。

  5、【導視】央行透露資本市場開放路線圖,未來將允許中企境外發行人民幣股票。

  【播報】首先,來看財經今榜的頭條新聞。

  在全國僅剩5城堅守限購之際,一則“北京限購退出方案已提交高層”的傳言不脛而走,傳言中,該“方案”涉及的內容包括:取消20%二手房交易個稅、放寬非京籍納稅年限審核、下調契稅等。不過,該消息很快得到北京市住建委方面辟謠,稱房地産限購政策現階段仍將繼續執行。

  一時間,關於一線城市限購是否適時鬆綁的問題再次成為業內關注焦點。對此,中新網援引多位房地産業內人士表示,雖今年房地産市場普遍遇冷,但以北京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有其特殊性,尚不具備限購退出條件,至少年內不太可能鬆綁。但也有人認為,北京仍存在適度、階梯性放寬限購的可能。一名在北京操盤別墅項目的開發商人士也表示,北京可能兩年內放開高端産品限購,否則,北京一些地王項目將面臨“生死劫”。

  【點評】林耘

  【追問】最新數據顯示,黃金週期間,大部分城市樓市成交量尚未回暖,土地市場也形成了一個短期內的價格洼地,於是有媒體報道説,一些房企開始針對一些高性價比地塊逆市抄底搶地。然而,同時也有媒體報道説,一些國內地産富豪已經轉戰海外尋找商機,另辟蹊徑來防止財富縮水。一個是“逆勢抄底”,一個是“轉戰海外”,做法似乎有些不同,您怎麼評價這兩種做法?

  【播報】來看今天財經今榜第二位的新聞。

  在寒冬中苦熬了兩年的煤炭行業,終於迎來轉機,煤炭“救市”的政策組合拳正在一一打出。來看《經濟參考報》消息,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近日宣佈,將從2014年10月15日起,取消無煙煤、煉焦煤、煉焦煤以外的其他煙煤、其他煤、煤球等燃料的零進口暫定稅率,分別恢復實施3%、3%、6%、5%、5%的最惠國稅率。

  那麼,有了這束陽光,煤炭行業能否再回到以前的燦爛?業內人士表示,這是我國為減少國內煤炭市場供應、對進口煤實施“狙擊”的又一舉措,加上前期已出臺的控制進口煤數量以及品質政策,煤炭進口量減少已成定局,短期內有助於支撐煤市。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從中長期看,這種政策性的引導仍然很難從根本上改變國內煤炭市場産能大量釋放以及下游需求持續疲軟之間的矛盾。

  【點評】林耘

  【追問】此外,從今年12月1日起,煤炭資源稅由從量計徵改為從價計徵,稅率由省級政府在規定幅度內確定。您覺得這能幫助煤企告別微利的困局麼?

  【播報】來看今天財經今榜第三位的新聞。

  一起來關注中歐電信爭端。中新網援引路透社的報道稱,中國和歐盟近日達成了一項臨時協議,以解決長期以來的電信貿易爭端,和解協議包括中國將減少對華為和中興通訊的出口信貸支援,而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和中興通訊將不被歐盟徵收懲罰性關稅。此外,該協議還將産生一個實體,監控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在歐盟市場的佔有率,也將監控愛立信、諾基亞等歐洲公司在中國市場的份額。

  對此,有分析指出,解決電信領域內的爭端,將極大地改變雙方關係的基調。歐洲是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對歐盟而言,中國的地位僅次於美國,若能成功達成電信協議,或許可以為日後達成範圍更廣的自由貿易協定鋪路。

  【點評】林耘

  【追問】另外,近日李克強總理也正在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期間他表示,中方希望德國允許資質好的中國企業競標德國的高鐵項目。您怎麼看李總理的這次德國之行?

  【播報】繼續來看財經今榜第四位的新聞。

  儘管曾經寄生於“三公”消費而風光無限的白酒、餐飲、酒店、旅遊行業近年來出現集體下滑,但從今年“十一”黃金周消費旺季市場呈現的新氣象可以看出,高端消費市場正在告別轉型的“陣痛”,而反腐紅利也有望成中國經濟的新引擎。《經濟參考報》報道説,美國彭博新聞社對17位經濟學家進行了一項調查,這些經濟學家的中位數預測值是,中國政府的反腐運動,將在2020年使該國國內生産總值提高0.1到0.5個百分點。隨著賄賂對商業的拖累不斷得到緩解,按美元的現價計算,可能會獲得一筆大約高達700億美元的紅利,這相當於斯里蘭卡的經濟規模。

  與此同時,彭博社網站還有文章指出,中國的反腐行動正在為商界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降低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商的難度。而也有分析稱,我國的“反腐紅利”遠不僅於此,隨著更加公平、高效的市場經濟環境的建立,必將促使市場主體持續釋放更大的“改革紅利”和“民生紅利”。

  【點評】林耘

  【播報】來看財經今榜第五位的新聞。

  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監管層已經在醞釀進一步推進中國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二司副巡視員王丹近日透露,央行將推動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包括滬港通試點、研究設計人民幣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推動建立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機制。此外,“允許境內企業到境外發行人民幣計價的股票,以人民幣支付股息和紅利”,也是未來資本市場開放的一個重要方向。

  據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統計,目前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七大國際支付貨幣,而隨著人民幣在全球貿易中的使用量逐步增加,進一步推進人民幣的跨境投資水到渠成。但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觀研究員趙慶明表示,資本項目開放進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應本著漸進且成熟一項推一項的原則,對外投資的開放從機構投資者層面擴展到優質的個人投資者層面符合這一原則,預計不論是境內市場還是境外市場也都能接受。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