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賈康:中國經濟新常態下依靠改革釋放制度紅利

  • 發佈時間:2014-10-09 16:14:35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中國網財經10月10日訊 (記者 曹慧敏)在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結構優化轉型、增長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中央高層提出了經濟“新常態”的戰略判斷。對此,原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在接受中國網財經頻道的採訪中指出,儘管經濟增長速度不是“新常態”唯一的表徵,但首先需對應的還是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下臺階”的問題。他強調,“通過改革來放鬆供給約束,以制度供給來激活供給潛力,是目前最值得爭取的未來增長前景。”

  賈康認為,在“新常態”概念下,我國經濟運作的下一階段表現,可以認為是要完成一個以增長速度指標為代表的運作態勢的探底過程。關於這一探底過程中我國所面臨的現實狀態,中央已經有了“三期疊加”這樣的提法。“事實上,這幾個期間的客觀存在都是無可否定的,但我認為,在‘三期疊加'之上,更需要注意到的是‘改革攻堅克難的推進期'的又一重疊加。”

  “這意味著在正確處理和對待目前的探底過程中,將過去的狀態與相對穩定的新常態上銜接時,我們能夠選擇的最關鍵變數即為制度供給變數”,他表示。

  如果能夠處理好“促改革”的問題,就將有望相對順利地趨穩,並通過結合調動各種上行因素來對衝下行因素的努力,能夠完成一個“蓄勢”的階段,進而邁入能夠追求一個長期中的次高經濟增長速度區間的階段。

  賈康表示,我國應當有望在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情況下,于7%以上的經濟增長速度區間運作相當長的一個時期。

  他指出,現階段,我國在城鎮化和老齡化等大的演進趨勢面前,所具有的潛力、活力的釋放空間依舊是清晰可見的。譬如,在經歷此前若干輪的建設與升級換代改造後,我國的基礎設施目前依然存在著較為迫切的、進一步換代升級的需求。從我國高鐵客運所經常面對的“一票難求”的旺盛需求,或者其他領域不鮮見的“局部短缺”現象,我們不難觀察到未來通過進一步激發産能的利用能力、增長空間和需求釋放以後,由供給的回應所能夠形成的支撐未來繼續增長的條件。

  賈康認為,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潛在空間巨大。他根據具體考察經歷做出列舉,包括: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空間;實體經濟技改換代空間;基礎設施多輪升級空間;服務業成為長期增長新引擎的空間;與科技、資訊等因素結合的農業現代化空間;環保産業應運而起的增長和支撐作用空間;地區間的梯度推移空間;消費佔比低的調整和每人平均收入增長空間,以鉅額外匯儲備支援“走出去”的對外投資空間,等等。其次,所有這些空間的打開、潛力的釋放,莫不需要以改革來“激活”,以制度供給來提供放大“乘數”。

  我國在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成本上升、常規投資活動邊際收益下降的過程中,依然具備了通過改革釋放制度供給紅利的巨大潛力。通過改革來放鬆供給約束,以制度供給來激活供給潛力,是目前最值得爭取的未來增長前景,賈康強調。(中國網財經中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