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4《社會心態藍皮書》:社會信任總水準回升

  • 發佈時間:2014-10-08 15:4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鬱  責任編輯:孫業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今天共同發佈《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4)》。報告從社會文化價值觀與社會現狀感知的宏觀角度調查研究了近年來中國社會心態的新特點、新情況,全面深刻地反映了中國社會各群體的社會感受、社會情緒及行為傾向。

  社會信任總水準回升

  報告指出,五大類機構信任水準全面上升,推高信任總水準:商業行業的信任水準雖然最低,但與2011年相比,信任分數增加7.0分,增幅在五大類機構中排名第一;增幅排第二的是公共事業單位,社會信任比上次調查提高了6.6分;提高分數第三的是社會團體的信任水準,較2011年增加5.2分;提高分數第四是媒體的信任水準,增加3.1分;對政府部門的信任維持高度穩定,也比2011年底增加了0.4分。

  政府信任與社會信任高度相關。報告調查顯示,在整個制度信任體系中,政府信任對社會信任的貢獻最大。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進政府工作作風的舉措提升了政府社會信任。從調查結果看,政府信任水準整體提升0.4分,其中高度相關的中央政府、檢察院、公安部門分別提升1.5分、3.8分和2.5分。因政府信任與社會總體信任高度相關,政府作風的轉變提高了社會信任總體水準。

  政府中公務員人際信任水準改善也為社會信任總體水準提高起到積極作用。近年來,政府工作作風的轉變改善了公務員形象。調查中,被訪者對公務員的代表角色法官、警察、政府官員的人際信任得分分別為65.9分、65.6分和61.2分,均高於社會信任總體得分水準,起到加分作用。

  “契約型信任”成移民城市社會生活領域中最主要形式

  報告指出,隨著中國社會城鎮化的推進,熟人社會成為陌生人社會,與之相適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從熟人之間以經驗和關係聯結的社會向信任和契約維繫的社會轉變。

  法律、制度是現代社會、市場經濟良性運作的系統性保障,而這種運作系統的建立和培育的關鍵是社會的主體人的推動和適應。從價值觀的層面就是每個人對於契約的尊重和遵從,這要依靠社會契約觀念的逐步培育和形成。報告調查顯示,在市場化進程中人們對於契約觀念的認同程度在逐漸提高。

  報告調查顯示,受訪深圳居民普遍認可契約制度並能自覺維護契約規則。深圳居民以移民為主要構成,即使是戶籍人口也大多是改革開放後由全國各地移居而來。隨著流動遷徙,在原居住地與熟人結成的社會群體逐漸失去生態意義,取而代之的是在新遷徙地由於社會生活需要而結成的新的社會群體。由於彼此不熟悉,在人際關係淵源上也沒有太多牽連,彼此的關係往往是因為特定的利益而結成的短暫群體。因此,人們之間的交往關係主要是以物質的或成文的規則為仲介而建立起來。契約關係在陌生人社會就得到個體和社會組織的普遍推崇,“契約型信任”成為移民城市社會生活領域中最主要的一種形式。

  “直覺”左右網民新聞判斷

  當下中國,許多熱點事件往往是首先在網際網路上爆料、發酵,然後,報紙、電視等媒體再跟進報道。儘管事後政府、公知、民間等各方的解讀可能不盡相同,甚至引發頗多爭議,但不難發現:網民往往在第一時間就形成了一邊倒的輿論傾向,且基本穩定。

  報告指出,在社會和集體層面,泛在的網際網路和移動網路一方面向網民迅速傳遞了資訊,另一方面也在第一時間觸發了網民的直覺判斷。及時獲知網民的直覺判斷,把握網民進行直覺判斷的特點和規律,能幫助我們在第一時間進行有效的輿論引導和心理疏導,並對於事後正確解讀各方觀點形成機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報告認為,面對“直覺”的問題要儘量用直覺的方法來解決。不同於理性分析時可以通過擺證據和講道理來解決,面對網民通常以直覺性反應為主的輿論場,更適合用直覺的方法來引導。輿情事件爆發後,首先可以了解網路上大家的直覺反應,包括自覺性道德類型和主導情緒,再針對不同網民直覺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報告調查數據表明,在我國網民直覺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傷害,主導情緒往往是憤怒。在處理該類事件時,不用忙著以澄清事實或歸結責任為第一目標,這種簡單粗暴的資訊公佈方式往往反而造成矛盾的激化。相反,如果能以降低傷害感和憤怒情緒為切入點,在此基礎上澄清事實和歸納責任或許是一種更好的選擇。概言之,只有準確地把握網民的情緒和感知,才能有針對性地加以情緒調控和風險溝通。

  就業、住房和婚戀成為當下生活重要壓力源

  報告指出,自己或家人就業、住房和婚戀是影響不同領域情緒體驗的最重要的生活壓力源。

  報告分析發現,自己或家人的就業問題是影響不同領域消極情緒的重要生活壓力源之一。感受到自己或家人就業問題越嚴重,這些個體在不同領域體驗到的愉悅感和平靜感越低,而在不同領域體驗到的消極感越高。就業問題成為影響民眾建立積極社會心態的主要壓力源,因此在當前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如何解決好就業問題,引導正向的社會心態是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住房對於個體在不同領域的負向情緒具有顯著的影響作用,住房問題成為社會外部壓力源中最能影響人們在不同領域的情緒體驗。當人們所感受到的住房壓力越大,他們在上班及在家體驗到的消極情緒就越強,在評價自己過去和展望未來生活時的消極情緒也越高;當人們感受到的住房壓力越小,他們在評價自己過去生活時就越積極,體驗到的平靜感也越強,在上班時體驗到的愉悅感也越強。

  來自婚姻與戀愛的壓力感越強,人們在家的消極體驗就越深,評價過去時體驗到更少的愉悅感和更強的負向情緒,考慮未來時感受到更弱的平靜感和更深的消極情緒。婚姻與戀愛成為人們個體內部壓力源中影響不同領域情緒的另一個重要壓力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